首页
第02版:要闻

24小时值守 为生命“守候”

——吉大中日联谊医院急诊科见闻

本报记者 毕雪

9月29日,中秋佳节。上午8点半,一阵急促的“120”救护车鸣笛声打破了中秋节假期的宁静,也吹响了吉大中日联谊医院抢救生命的战斗号角。

“医生!快!救救我妈!”急救车到达吉大中日联谊医院急诊门口,急救医学科主任李岩已带领医护人员准备到位,将严重呼吸困难、已无法平卧的张大娘迅速接往抢救室进行检查与进一步诊治。

监护、心电图、血气分析、床旁血液快速检测……李岩一边快速为张大娘进行身体检查,一边吩咐护士为其检查是否已出现乏氧,并建立静脉通路。

血气分析等待结果需要两分钟,这期间李岩一点也没耽误,立即拿起床旁彩超探测头检测张大娘胸腔及心脏。

“胸腔大量积液!准备穿刺!”李岩话声刚落,护士就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穿刺备品。

此时,之前的检查结果也出来了,张大娘并无严重的心脏类疾病及一氧化碳中毒等病症,这更加确定了李岩判断的正确性。

定位、麻醉、穿刺……李岩操作精准利落,不一会儿,便看到胸腔积液从导管流出,张大娘的喘息声也逐渐平稳。

“我们接到‘120’电话时就会初步了解患者的症状及既往病史,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到门口接应患者,一路在抢救室准备备品。”李岩介绍,急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承接着急危重症病人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在这里,一分一秒都万分珍贵,所以必须快、准、稳,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如何快、准、稳?这就需要急诊医生有着丰富的医疗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面对各种急危重症,能够迅速判断病情并对症治疗。

虽然李岩已经在一线工作了2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每天仍抽空坚持学习。“现在医疗技术发展得快,有很多新的治疗理念,我们急诊医生面对的疾病种类繁杂,必须得坚持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李岩不仅以身作则,不断为自己的业务能力“加码”,还每天带领科室医生开展病例探讨,学习前沿的医学理念,让这支急诊“冲锋连”的战斗力更强!

节假日期间,医院门诊患者量相对减少,但急诊却依然忙碌,要24小时不间断地为生命“亮灯”。这里是医院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

李岩已经在这儿工作了10余年,记不清有多少个假期值班在岗。他说:“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一样,先是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其次才是假期和家人团圆。”

采访还没结束,救护车又送来一名在工地干活受伤的男子,李岩赶紧向记者致歉暂停采访,转身投入到抢救工作中……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