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理论

深刻理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白天伟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充分体现了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和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新征程教师成长和高标准建设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广大教师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精髓要义与价值内涵,充分认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的神圣使命,铸师魂、重师德、强师能,以教育家精神校准自己的行动坐标,更加积极地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我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教师历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礼记·大学》中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离娄下》指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奋斗理想,这些文化基因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并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相契合,持续涵养了一代代中国教育家的理想信念和天下情怀。新时代新征程,要以教育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小我”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的“大我”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坚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语出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德行》的开篇第一句,意思是说言行足以成为士人的法则、举世的示范。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品质。新时代的教师要坚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加强自我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论语》有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在学生心有所困、有所惑时启迪智慧、滋润心灵,因材施教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育。细数古往今来的中国教育家,无不将此奉为育人圭臬。新征程上,要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更好涵养大国良师的育人智慧,引导其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在差异化、个性化的育人实践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继而更好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葆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层层递进,彰显了中国教育家从教品格和治学态度,这与《礼记·中庸》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要求一脉相承。同时,实事求是、格物致知是中华文明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新时代中国教育家所葆有的勤于学习、笃信笃行、探究规律、追求真理、善于创造的躬耕态度深度契合。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上,广大教师必须持续葆有这种躬耕态度,力争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秉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家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对教育事业之爱,在教育活动中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为对学生之爱,以“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是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职业”的精神底色。广大教师要始终保持对职业的深厚情感,自觉把对党和国家的挚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融为一体,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家国天下、文以载道的文化基因在中国师者中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和崇高情怀,蕴藏着大国良师立足自身求发展和放眼世界担大任的辩证智慧。同时也正因有了历代师者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的大道之行,才有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息。新时代教师要秉持心系苍生的情怀、开放包容的心态、传道弘业的追求,进一步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传承好中华文明、勇攀学术高峰,努力培养出有历史厚度、未来眼光、中华气派、广阔视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践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要以其理想信念和弘道追求引领崇高育人志向,以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修炼高尚师德品格,以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练就高超育人本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立场上,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怀有“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自信,笃定踔厉奋发的强师报国之行,为强师兴教、强教兴国而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