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东北大地

彩色的梨树

孙艺凌

黑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之一,具有土质疏松、潜在肥力高的特点。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北纬43度“亚洲黄金玉米带”,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誉。

第一次站在梨树广袤的黑土地上,草木含情,远处吹来的风拂过无垠的土地、穿过油绿滴翠的田野、亲吻了农人爬满热汗的双手,如今与我迎面相遇……闭上眼睛,深深体会这远方的风,这风里分明有阳光雨露、挥汗如雨、四季耕耘的味道,这一瞬我与黑土地共情,清爽、干净、宁静,物我两忘。

在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的大院里,从一群衣着素气、举止从容的女作家中间,产生了一阵小小的震动。集体围观,手机列队,上下左右连拍,惊叹声连连,“真神奇”“水稻还能种出这种颜色呢”“碾出的米也是彩色么”“真招人稀罕呀”“太美了吧”……这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红人”,泰然自若,兀自安静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下——五彩水稻。

梨树的黑土种出了令人惊羡的五彩水稻,梨树人民更是将黑土地上的火热生活过出了五彩颜色,铺展开一幅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生动乡村画卷。

金色的果实

2020年,火红的七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大地考察的第一站,便来到了梨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玉米地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优良品种展示,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和黑土地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

时间拉回到三年后的今天,站在梨树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眺望天高云阔、沃野无边、绿海滚滚,感受黑土地上涌动的勃勃生机。心中回荡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田间地头,始终心系粮食安全的殷殷嘱托,而梨树正遵循着正确的引领,坚定而稳健地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汇聚各方智慧,同心并力,用黑土地上的金色果实交出一份耀眼的吉林答卷。

珍贵的黑土地

人们常用“一两黑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在梨树镇泉眼沟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深挖的玉米根系长达120多厘米,高比青年小伙的玉米秆,密密匝匝,硕大的叶片泛着绿莹莹的光泽。抬眼望去,地面上一排排身姿挺拔、精神抖擞的绿色卫士,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满眼满心的绿色,让人心神涤荡。而在我们看不见的地下,一根根奋力向下深扎的根须,牢牢抓紧土壤,既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还能保护黑土。蓝天、绿植、黑土,天上、地上、地下联动,绘出了人与自然融情的和谐生态画卷。

随着梨树黑土地的价值逐渐被人们关注和认识,一位扎根基层40个春秋,将自己的心血与梦想挥洒在黑土地上的老人——王贵满,走入了大家的视线。他是黑土地的守护者,也是“梨树模式”的创始者。在“中国黑土地博物馆”,王贵满深情地讲述着“黑土绿种”的保护性耕作方式——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把秸秆留在土地上,就像给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保护珍贵的黑土不被风刮走、水冲走,不受其他作物侵害,让黑土层越来越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正是有了像王贵满这样励精“土”治的一群人,全身心扑在黑土地的研发和推广上,才让黑土地由“瘦”“弱”变“肥”“强”,让绿色“银行”产出更多的金色果实。

绿色的“银行”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东北地区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全方位地开展黑土地保护和培育行动。“梨树模式”的研发离不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王贵满用“筑巢引凤”四个字总结了梨树的成功秘诀。自2008年成功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台玉米免耕播种机至今,技术不断升级迭代,目前免耕播种机已经发展到第七代产品,技术性能更加成熟完善,让与保护性耕作配套的农机装备实现国产化。

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重大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条件的变化,“梨树模式”还在不断地迎来升级版。这得益于“学术论坛”的科研智慧与“农民研讨会”的挑毛病找问题。理论与实践的交锋、碰撞,“泥腿子”与“大专家”的身份自由切换,拨开层层迷雾,让真理逐渐明朗。在梨树,农民是专家,专家也是农民,实验室搬到了农田里,论文写在了大地上,产学研联动,让科技支撑成为梨树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强大动能。

“绿”了环境、“肥”了黑土、“鼓”了腰包,梨树人民牢牢地将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400年,黑土地的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农业安全重于泰山,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确保黑土地永续利用,厚植黑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优质吉林大米,是吉林人扛在肩上的沉甸甸的重担。

多彩的文化生活

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梨树人文发展,“中国二人转之乡”“诗歌之乡”“辽河农民画”,都为梨树人民的生活点亮了多彩的光芒。在“中国二人转之乡”梨树二人转剧场,惊艳于二人转服装的精美华丽,认识了八角手绢、沙拉鸡、大板、手玉子等手持道具,欣赏了“飞板”“凤还巢”绝技绝活。看着专心排练的一群年轻演员,洁白的长袖一抛一推,灵巧地接住,一代代传承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梨树二人转,生生不息,为梨树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别具特色的风情。

在充满诗情的梨树,在“北老壕村”的力量广场前,绿茵茵的草地上,几位窈窕淑女身姿曼妙地比划着二人转。广场中央两只高大的凤凰拖着长长的五彩尾羽,深情对视。白墙黛瓦的一排平房,设有“文化大院”,供人们在天寒雨冻不方便户外活动时使用。此时,蓝天悠远,绿阴如盖,小院恬淡安闲,此情此景令人生发出感叹——梨树人的生活真是越过越有滋味儿。

离开梨树,天色渐晚,路灯点亮了城市的夜空。脑海中不由得幻化出梨树的夜晚,浪漫、温柔。人们津津有味地吃过黑土地上打下的粮食,心满意足地汇聚到文化大院。在广场上尽情地舞着、唱着、诉说着,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一张张昂起的脸盘上。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梨树人惬意地享受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