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7版:区域传真·延边

小桑黄闯出致富“金”路子

本报记者 张琰

11月的和龙市,天蓝如海,阳光煦暖。在八家子镇,道路两侧“桑黄小镇”“吉林省桑黄之乡”的牌子格外醒目,整整齐齐的桑黄种植基地大棚,一眼望不到头。

在八家子镇桑黄产业基地,275栋新型农产品大棚培植的120多万个桑黄菌椴整齐地摆放在地上,每个菌段都长着三四朵表面凹凸不平、形似人耳形状的金黄色桑黄。

“桑黄又称为桑臣、桑耳、桑黄菇,由于大多生长在桑属植物上且子实体为黄褐色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是食物中的奢侈品,素有‘森林软黄金’之美称。”八家子镇桑黄产业基地负责人对记者说,和龙市位于我省东南部,是世界长寿之乡,地处黄金纬度北纬42度,长白山腹地,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优势、丰富的野生树木资源,让这里成为绝佳的桑黄种植区域。

和龙市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地理位置偏僻,缺乏优势产业,各地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经济发展落后。2018年,乘着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东风,和龙市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结成帮扶对子,桑黄项目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从此,和龙市的桑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启了一条特色致富之路。

近年来,和龙市累计投入各级资金2.3亿元发展桑黄特色产业项目,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龙市充分发挥公司市场化运作优势,深入探索参股合作、效益对赌、产权质押等多种合作方式,破除“项目运营靠财政”的固有思维,多维度探索项目整体投入渠道,形成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企业投放、农村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建设了技术研发、菌种繁育、产品加工、销售等分公司,形成了完整、全链条的桑黄产业链,共同推进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和龙市引进技术专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对桑黄菌种的选育、扩繁、栽培和采收等全过程进行监控,打造“沉浸式”研学基地17个,由专业人员带动村民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确保桑黄品质,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