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孙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什么是低温烫伤
孙颖:低温烫伤是烫伤的一种,是指身体局部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一般指45℃至50℃的热源)造成的渐进性皮肤损伤。和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的创面早期看起来并不严重,可能仅出现红肿。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可出现水疱、大疱,甚至伤及真皮层及皮下组织,严重时还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若处理不当,还会发生皮肤溃疡。
低温烫伤如何处理
孙颖:出现低温烫伤后,患者要及时脱离热源,查看烫伤程度和面积,迅速对创面进行降温处理,之后涂抹烫伤药膏。值得注意的是,低温烫伤存在隐蔽性,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很严重了。所以,不要觉得皮肤没有破溃就没事了,很可能皮肤深层次已经出现损伤。如果紧急处理后疼痛红肿等症状仍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如何避免低温烫伤
在使用取暖物品和设施时应避免长时间接触,同时注意不要紧贴皮肤。例如在使用暖贴时,要间隔一层衣物;使用热宝、热水袋时,可以包裹一层毛巾;夜间使用电热毯时,要注意使用时长,用完以后及时关闭电源。老人、婴幼儿,麻醉术后患者、醉酒、过度熟睡的人以及感觉障碍、感觉功能减退患者,要格外关注低温烫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