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故事人生

写给凌子

潘大成

徒步回归母校的凌子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

凌子和我都是河北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前身)86级经管系劳动经济专业的学生,属于同校、同班、同专业。大学期间,凌子给我的印象就是黑黑的、瘦瘦的,很少说活,是特别内敛沉着的那类学生。

2018年初秋,凌子与他妻子送女儿到东北师范大学学习,我们又得以相见。把酒临风,甚是欣慰。

听说凌子徒步回归母校,起先我很是惊奇,总想给凌子打个电话问其缘故,后来更是非常关注他的动向。这段日子里,我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总是惦记着那个说走就走、不惧风雨的凌子。我知道,凌子选择出发是有初衷的,凌子回归母校,也是惦记着母校的师生,也是在奔往自己回家的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而对于我们每位学子来说,母校就是每位学子的家,作为学生,我们都想看看母校现在的样子,都想再次投入母校的怀抱。那种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古城宣化的感悟,今生今世都难以忘怀。操场、教室、图书馆,以及柏树墙、葡萄园,抑或是那些草木、风雪与沙尘,都是我们难以割舍、难以忘却的记忆。母校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不仅给予我知识,给予我力量,更多的是那份炙热的家国情怀,还有莘莘学子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回归母校,看起来是一道非常简单而平凡的命题,但是凌子回归母校,的确是一个非凡之举。他徒步而行,就是靠着自己的一双脚从云南楚雄步行到河北石家庄,再到宣化古城(河北地质学院旧址)的艰苦旅行。这段行程约3638公里,耗时149天。先后跨越云南、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6省与北京市,穿越夏秋两季、两个气候区,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楚雄到西北坝上古城宣化的漫漫长路,我觉得这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是包括我在内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么,凌子为什么要回母校?为什么要坚持徒步而行呢?回答这个问题,徒步而行的凌子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这是他的人生抉择。

乍看起来,凌子的徒步计划密密麻麻,那是凌子4个多月150天徒步而行的计划书、晴雨表,仔细观察,他的计划实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凌子心绪高昂、义无反顾,继续赶往他还没有走完的路。可不,离他既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我仿佛也跟随着凌子健步而行在古城钟楼大街上,已经站在母校的门前。

一晃儿35年过去了,母校的样子一直深刻在脑海里,凌子就像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历经风雨,不惧惊涛骇浪,抵御艰难险阻。我相信凌子一定会到达他理想的彼岸,铸就他的心路历程。

凌子天生不是伟岸之躯,瘦弱的身体看不出他有超人的体魄。但是他的选择却根植于他内心的强大、意志的坚韧与信仰的坚定。一个人、一双脚,一往无前。手杖是用来助力的,可我真的没有看见凌子的手里还拿着手杖,只见他背着那个装得满满的黄色双肩包。凌子有一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他的眼神充满了智慧,凝聚着力量,这正是他性格里的坚毅与刚强。

其实,徒步而行的凌子并不寂寞,漫漫长路上,有那么多的学兄、学姐、学弟、学妹,还有同届同班同学的相伴相随。我想那种陪伴,对于凌子来说,也是一种和谐、一种分享、一种鼓励、一种相助。我们与河北地大师生一样都在为英雄的凌子点赞壮行。我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即使没有奔赴在凌子所向往的路上,但是都感受颇深、备受鼓舞,被凌子所感动、所震撼!

其实,我们早已融入凌子的漫漫征程。河北地大在为之鼓与呼,我们也为之欢呼雀跃!正如苏东坡《定风波》所写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凌子的骨子里的确有苏东坡的朴实豁达、执着率真。

凌子的壮举绝不是他的一时兴起、心血来潮。在他的心里,也许早已做好了徒步回归母校的准备。记得2018年我与凌子在长春相遇时,他就提起过再回母校看看的想法,当时我并没有在意,我想只不过是一张机票、一张高铁票,或是通过自驾而行,就可以实现的愿望。哪承想他是徒步而行,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或许凌子从毕业离开母校的那天起,就有了这个想法,只不过我没有读懂他的内心世界。

此时此刻,我似乎看见凌子面带微笑已经走进了古城宣化,走在鼓楼大街上。我看见他已经穿过了钟鼓楼,走过了那片葡萄园,来到了河北地质学院的大门前……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