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江西上饶考察时,遇到美术学院师生正在采风写生,总书记驻足观看,同他们亲切交流,鼓励他们打好扎实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多次同青年学生座谈,与师生交流,给优秀的学生个人及群体回信,为广大学生指引人生道路、明确前进方向,多次强调基本功,作出“打好扎实基本功”“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积极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营造浓厚育人氛围,激励和引导莘莘学子打好扎实基本功,鼓励其“学成文武艺”,报效祖国和人民。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打好扎实基本功首要的是必须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在中国科技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到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总书记勉励在读研究生:“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鲜红党旗下,绽放着无数青年学生的青春和梦想,壮阔征程中,需要无数青年学生矢志奉献。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引领,强化铸魂育人,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思想认识问题,增强打好扎实基本功的原动力,树立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事业中的宏图大志。
继承光荣传统,大力培养功底扎实、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下得苦功夫,练好基本功。这方面,在中国教育史中有着特殊经历和重要影响的西南联大,给今天的高校提供了范例。当年,西南联大广大师生满怀科学救国理想,同舟共济、同仇敌忾,抗战中大批学生投笔从戎、效命疆场,抗战胜利后联大师生积极参加反内战民主运动,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对其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给予高度评价。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时时刻刻教育引导学生珍惜韶华,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打牢知识功底、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树牢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必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抓学习,既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要立志求真学问,在学习阶段把知识基石打深、打牢,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奋斗意志,让青年愿意下基层、进厂矿,到社区、生产一线,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到火热的生活中,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引导学生在人生之路上始终葆有学习力,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不断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氛围,厚植“打好扎实基本功”的肥沃土壤。各高校应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特色,在培养政治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要用优秀校园文化涵育时代新人,构建时代特征不断彰显、空间载体不断延展、实践路径不断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唱响青春主旋律、传递青春正能量。如理工类院校要强化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师范类院校要形成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浓厚氛围,艺术院校要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扛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担,农林院校要把耕读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公安院校要找准校园文化和警营文化融合点、契合度,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和成长。要充分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各方能动性,塑造优良校风和学风,让苦练基本功在校园蔚然成风。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唱主角,给学生搭建各种展示基本功、展现青春活力和青年朝气的舞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开展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把强化学生管理、严格成绩考评、鼓励社会实践、发挥评优激励以及丰富社团活动等元素融入其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效。用好网络阵地,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构建大数据条件下的文化育人体系,让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的学生源源不断涌现。选树典型,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以优秀青年为榜样,激励大家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