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理论

为金融事业贡献产教融合力量

潘禹成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落实好新时代金融工作一系列任务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助于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人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好做法,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更好支撑金融事业发展。

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方向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的金融工作牢牢把握政治性、人民性,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工作,深化金融领域产教融合,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目标、主题、主线、支撑和重点,以系统性思维、全局性视野加快推动构建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现代金融产教融合体系,切实助力金融业综合实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厚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保障。

锚定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完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与人才培养机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经济肌体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血脉的丰厚滋养。要深刻理解金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的重要着力点,深刻认识到,金融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业之本;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必须让百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就要下气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做好各方面金融供给,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的新期待。科技金融是促进金融业更好发展壮大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充分应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是一道必答题。要强化回归本源,围绕大产业、大集群等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产业链,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中,用好“链长制+行长制”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企业融资需求,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要顺应金融业智能化、跨界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优化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创新、联合攻关等产教融合对接项目,大力培养培训高素质金融人才,全链条助力产业发展。

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产业需求引导协同育人。在“四链”中,人才链发挥着为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提供创新思维、专业知识、智力支持等的关键作用。针对人才供需不够匹配、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要积极推进跨部门合作,形成“产业给场景、企业提需求、政府给政策、院校来培养”的人才供给模式,以高素质人才助力实现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良性循环。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构建“四链”融合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教育新生态和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金融高职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金融人才培养提供坚强支撑。吉林省部分院校开办工商学院金融学院并设置相关专业,在金融服务与管理、金融科技应用、保险实务、国际金融等高职金融专业布局,金融技能人才输送方面有着良好基础,应抢抓新机遇,强化省域内合作与对外交流,聚焦创新链,建设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延展产业链,打造金融行业产教融合联合体,畅通资金链,探索多元资本促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共建人才链,持续完善专业育人资源库。

坚持系统观念,提升工作质效。打造产教融合教育新生态和协同育人新机制不能搞单打独斗,必须构建多元化力量聚合的专业建设格局,促进金融学科和专业发展。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把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如在聚焦创新链建设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上,要打造由专业骨干教师、金融机构业务能手、金融监管机构人员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兼顾实训与研究的创新型团队;在延展产业链打造联合体上,要推进金融专业基础教育、金融科技技能培训、金融业务实务实践综合化发展;在打通资金链吸引多方力量深度参与上,应将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促进其从参与制定方案、传授金融专业技能、探索产业学院新模式等方面履行责任;在共建人才链强化师资力量上,应做到“引育”并重,持续增加“校内双师”“校外导师”师资数量,优化课程设置,统筹解决金融人才培养问题,更好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添金融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