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助推“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涌现

詹克钰

“专精特新”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积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经济转型升级筑牢基础,更好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提信心,优环境。培育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必须在提振信心、优化环境上下功夫。要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在专利申请获权、商标转移转化、品牌维权等方面,健全管理制度措施,努力营造公平成长、良性竞争的环境。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托管等增值服务,培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持续破除阻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准入壁垒,加大反垄断力度,确保各类企业都能平等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点科研项目攻关。要增强服务意识,以思想转变引领行动破局,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以“政策大讲堂”“首席服务专员”“局长窗口服务日”等活动载体和创新举措,切实提升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效能。建立健全座谈交流、跟踪服务、项目对接等服务功能,探索服务专员包保“专精特新”企业问题处理、经济指标调度、招商信息收集等机制,把“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率”作为检验创优环境成效的重要标尺。

增活力,强创新。培育打造“专精特新”企业要强化创新思维,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卡脖子”技术攻关、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等领域集中发力、攻坚突破,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在提升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引导“专精特新”企业聚焦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持续增强创新活力。建立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奖励机制,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攻关,着力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并从中遴选一批优秀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二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全力实施“智改数转”,引导汽车、医药、装备制造、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领域企业,深入挖掘低成本、模块化且带动意义强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并加以推广应用,持续加强5G网络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工业互联网全覆盖,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制造”向“智造”蝶变。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建立相关创新研发投入奖励机制,引领带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关键零部件和重点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的研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企业自建或共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组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培沃土,育“良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提升金融、土地、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服务力度,提高各类要素的可获得性,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大力培育优质“种子企业”,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原则要求,全力开展中小企业“双创”活动,不断孵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动态建立具有“专精特新”发展特色的企业名录库,以梯度培育方式推动优质“种子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发展。强化金融支持,精准把握“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特点和资金需求,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升级,如从以贷款为主的服务模式,升级为“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投融资综合服务,用好用足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强化人才支撑和用能用地保障,大力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实施“工匠型”一线工人培养计划,科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持续提高“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同时在能耗双控中保障“专精特新”企业合理用能需求,将企业重点项目用地优先纳入供地计划,不断打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蓄势赋能。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