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三农

“众创”美丽乡村

——《翠花走千村》栏目第二站“五方共建”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王伟

《翠花走千村》栏目记者进行品牌分享和相关文化产业合作项目推广。

《翠花走千村》栏目记者在梅河口市西太平村采访。

集众智、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聚合力、育新机、增动能、开新局,打造“吉乡农创园”新样板。

12月5日上午,由吉林大学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报彩练新闻《翠花走千村》栏目主办,梅河口市曙光镇、中源设计院等协办的“五方共建 吉乡农创园”活动在梅河口市拉开帷幕,与会人员齐聚一堂,为梅河口市曙光镇西太平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合作共赢。

聚力美丽乡村建设,赋能产业发展。近年来,梅河口市曙光镇西太平村以打造梅河大米作为“吉乡农创园”的农创主体,打响“吉字号”品牌,充分发挥和高校联合互动优势,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共建项目,打造科技化西太平村“稻米研学”项目,让“科创”赋能,“农创”生辉。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畅言心声,五方共建,一个崭新的模式正在开启。

高校谋划——系统规划,突破高校单干任务式,形成校际联合,吉林大学打破原来的校地合作框架,与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力推进西太平村“吉乡农创园”建设。

政府搭台——多方融合,突破政府管家包办式。梅河口市相关部门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处积极对接,汇聚乡村发展的各方合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科技助力——科技赋能,突破高校政府拉手式。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拟在西太平村开展水稻试验示范,为西太平村稻米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企业参与——建设运维,突破企业简单参与式。中源设计院等企业深度参与园区运营规划,保障项目落实落地。

媒体发声——文化引领,突破媒体单一宣传式。《翠花走千村》栏目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发挥党报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将好经验、好模式、好做法进行推广。

会上,《翠花走千村》栏目记者进行了品牌分享和相关文化产业合作项目推广。吉林大学东北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李恩研究员以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额莫勒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文化引领—组织振兴—“三变”改革—集体经济—乡创空间—吸引人才—生态产业,实现系统性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村书记提供了可以操作的方式方法。

,风景这边独好。五方共建“吉乡农创园”活动与会人员来到梅河口市曙光镇西太平村,实地察看了“吉乡农创园”的创建进展。一排排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色的光,一片片稻田被田埂隔成一个个小格子,开始休养生息。室内以“耕耘牧渔”为主题的大米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与会代表们发挥“智库”作用,精准发力,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智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