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三农

使用好农技 种出粮满仓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技术团队助力粮食丰产走笔

本报记者 陈沫

水稻秸秆还田如何实现单产与地力协同提升?

今年秋收收尾之际,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和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的合作示范基地给出新答案:基地连续5年秸秆还田下的水稻每亩实收产量达1289斤,获得约7.4%的增产,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提升5.87克,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成本约20%,实现了土壤培肥、化肥减施和水稻高产的统一。

这是该学院的技术团队示范推广“稻田地力保育秸秆还田技术”的第五年,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深入实践,实现了种好地、多打粮。

好农技 选良种

丰产增效有保障

水稻亩产1289斤是啥水平?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院长,也是该项目的带头人王帅告诉记者,目前,永吉县一拉溪镇平均亩产在600公斤左右。示范田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产量。

王帅介绍,经过初期的摸索尝试,最终确定“两年半量、一年全量”三年一循环的还田方式,“秋收后,水稻留高茬儿,通过辅助剂翻地,上水翻坝到大地里;春天经过复苏,再利用秸秆复苏剂形成绿色木霉菌,促使秸秆腐烂、断裂,实现秸秆还田。”王帅说。

数据检测显示,采用稻草还田的示范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了约5%。水稻的丰产除了可以依靠好技术,良种是更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决定了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的潜力、上限。对此,技术团队在永吉县域内创建了150亩核心技术展示田,经过一年的“考核”,最终筛选出6个优质粳稻品种,为丰产优产打下基础。

治虫害 护生态

绿色防控显身手

产出优质稻米,除了稻草还田技术肥沃土壤,绿色防控方式功不可没。

“团队这几年还致力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的推广,主要采用农业、生物、物理三种方式进行病虫草害防治。”赫兵是学院海外引进的青年教师,主攻水稻栽培。

农业防治,是抢抓秋收后封冻前的短暂时机进行秋翻田,通过将病虫草害的虫卵、病原菌翻到田面上,用低温冻死,同时配以合适的霉菌,达到抑制病原菌发生的目标。

每年7月,赫兵都会带领团队进田放蜂,每隔五天放蜂一次,并开展虫情监测。“我们自主培养了稻螟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配套水田放蜂器。”赫兵说,这种生物防治效率可达88%,达到传统农药防治相同的水平。

在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段,稻田中处处可见的黑光灯和诱捕器引人注目。据了解,一盏黑光灯可覆盖1公顷水稻,捕杀多种水稻害虫;诱捕器内则放置双性引诱剂,干扰害虫产卵,减少虫口密度,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

三管齐下的绿色防控模式,既保证了经济效益,又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重示范 强推广

让技术红利惠及更多农民

冬闲时节是开展农技培训和推广的好时机。不久前,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神内培训中心教室里,一场关于“稻田地力保育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讲座吸引了近百人前来听讲。

主讲人王宇介绍,除了在校内开展讲座,技术团队还先后赴蛟河、舒兰、永吉等地采用技术推广讲座的方式为水稻种植户讲解技术优势和执行要点等内容,“讲座效果很好,已经有一些种粮大户表示对这个技术很感兴趣。”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团队已召开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5次,培训农技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542人次。农技培训热火朝天,技术示范田的扩建与选址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截至目前,该技术累计示范面积达5万余亩,辐射面积20余万亩,项目区技术应用累计25万亩,增产粮食9000多吨,增加经济效益2350多万元。

王帅介绍,该模式基本成熟,明年除了继续在中部地区扩大示范面积,还计划在我省东部冷凉区开展示范推广,争取让这个技术成果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