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切实把教育作为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王丽红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要求我们“提升全民特别是年轻人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着重强调了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吉林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提出把教育强省建设作为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突破口。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不断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以高质量教育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吉林全面振兴。

深刻理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在持续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中锚定教育工作坐标。人口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征程上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谋划好人口长期发展,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发挥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已建成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在内的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随着文教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的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并呈现向好趋势。面向未来,大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深入在提升人们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下功夫,持续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我们一定能不断提升人口发展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吉林而言,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有力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举措,必须把人口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创造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口条件。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进一步提高人口集聚能力,牢牢把握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趋势,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强产业吸附人口、吸引人才的集聚效应,切实形成充分就业格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留用力度,着力引进各类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构建有利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和健康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切实把教育作为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下好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先手棋”。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看,我们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从吉林振兴发展看,要坚定不移把教育强省建设作为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突破口。必须深刻认识到,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事关发展大局,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育是一座桥梁,一边是个体的成长,一边是社会的进步。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契合,让教育之光照亮人口高质量发展之路。要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各个环节抓起,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倡导终身学习,把关键点放在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养等方面,构建多样化、层级式的学习渠道,推动企业、高校、相关机构广泛参与,引导大众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抢抓教育数字化机遇,加强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与产业发展趋势相契合的课程门类,提升教育质效。要切实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系统推进,使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稳步推进,以教育发展促人才兴旺、创新进步、振兴突破。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最大合力。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必须与继续教育相得益彰,各自发挥独特优势,并形成合力,更好成为链接就业的枢纽,为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发挥关键作用。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必须着眼于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协同创新需要下气力破除一些环节上的壁垒,破解割裂化的一些症结,为更多人提供多渠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需要立足现实基础,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有效打破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物理边界,实现课程等层面的有效衔接,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要推动不同类型院校主动打开合作大门,强化交流与互通,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由科研院所、院校、企业等主体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共同致力于攻克各类难题和技术瓶颈。要依托既有优势底蕴,主动超前布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教育内涵式发展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满足事业发展对人才供给的需要。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