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心里装着患者 肩上扛着责任

——记2023年“吉林好人·最美科技工作者”王珺楠

本报记者 张添怡

“她做什么事都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只要对患者有利,她就会去做,而且义无反顾。”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王鹤儒这样形容王珺楠。

王珺楠是吉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日前荣获2023年“吉林好人·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在她26年的从医路上,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科普宣教,激励她步履不停的动力,是她始终装着患者的初心。

2023年11月28日,记者见到王珺楠时,她刚刚结束全国心力衰竭日科普义诊活动,仅在2023年11月份,她就组织团队连续开展了4场科普宣教活动,其中和省健康管理协会共同推进的“胸痛最后一公里”已成为科普活动品牌。

回忆这些年的从医经历,王珺楠说,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在挽救了无数心脏病患者的同时,看到了太多因为病情延误等原因而错失了最佳抢救时间的病例。尤其我省很多心脏病患者都隐匿在农村基层,如何让这些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王珺楠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黄金急救时间是120分钟。一旦发作就需要快速诊断、快速治疗,才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抢救的成功率。

为了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效率,王珺楠带领团队加速研发用于诊断心肌梗死的心损标志物试剂盒,通过夜以继日地试验、攻关,终于对原有试剂盒完成了技术上的改良与突破,并获得国家专利,实现了试剂盒成本更低、检测速度更快的目标,为抢救患者赢取了更多时间。

2014年,王珺楠利用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的机会,系统学习了心血管流行病学知识及meta分析方法,完成了我省高血压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我省卫生部门提供了宝贵的疾病流调数据,以及制定相关防治方案的有效依据。

基于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王珺楠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10余项课题承担资格,成功申请国家专利3项,主编专业著作2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在王珺楠看来,最让她引以为豪的还是十五年如一日的科普宣教工作,远到新疆,近及身边。王珺楠带领团队几乎走遍了省内9个地市级和自治州的乡镇、村庄,对基层坚持开展乡镇卫生院培训教学和义诊科普宣教活动,切实提升了基层群众对急性心梗等心脏病的防范意识。

“通过我们的宣教,百姓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以前下到基层,他们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高血压,现在不仅知道高血压是危害生命的,而且对心脏病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更愿意主动去看病。”王珺楠说。

“近年来,年轻人心肌梗死发病率有所增加,这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王珺楠说,希望通过不断深入的临床研究以及科普宣教工作,更好地守护全省心脏病患者的健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