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竹石的郑板桥,曾这样描摹自己与竹石的情缘: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板桥先生的竹石之爱,可谓一往而情深。竹之气节,石之风骨,朗朗入其画中。
人生天地间,总要有所喜,有所爱。虽无板桥先生的茅斋与雅舍,更无他笔下的修竹与润石。然而,蜗居一室的我们,同样也心向自然。平凡日常里,眼前的花与草,亦可慰人心怀。
套用板桥先生语:非我爱花草,而花草亦爱我也。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花是自在开,非求人来赏。然而,种养在盆中的花草,因为有了养花人的驻足与凝望,日复一日,这花草便不再只是自然中的花草。如王阳明先生所言:汝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养花人与自己的花花草草间,会建立起无言的信赖与深切的期待。花亦有言,花亦有语。只是,不是我们人类的语言罢了。
养了两盆草,兰一样的草,当时并不知其名。那日,在同事的办公室里,见这草葳蕤茂盛,叶子扁扁宽宽,层层复层层地在盆里反复扎根,便顺手掐下一茎垂在盆外的新芽——又是一个完整的植株。
拿回家来,栽于盆里。果然,这花极易成活。塑料花盆里,逐渐长得绵绵密密,又分到陶瓷盆里。一到了陶瓷盆,这盆草日里夜里,加快了生长,不觉中,竟长满一盆,出落成了大家闺秀的风姿。陶瓷盆,果然“养人”,含水又透气。日日望去,瓷泥上的绿草,清简雅致。难怪文人都爱极兰草。我眼中的这盆草,分明也有兰草的风姿。
一到春天,花就开了。先是从扁平单薄的叶片中,隐隐可见细细绿茎。这自叶片中长出的绿茎,一天天,如细线,如钢丝,使得叶片也从绵软到耸直起来。等到叶端乍然鼓出花苞,这花苞的形状竟也如一片新叶。忽一日,这花就开了。
偶然目睹花开,果是一瞬。三片洁白花瓣,“砰”然绽放,露出里面另外三瓣,蓝白相间,又似夹杂着豹纹。真像一只小鸟,亭亭立于绿色枝头。
花开怡人。花开的瞬间,确实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刹那”。那一刹那,我听到了花朵炸裂的声音。无形的然而巨大的力,催开了世间艳丽的花朵。
然后无意间,看见广西的女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正是一朵朵我眼前的花。她叫这花:巴西鸢尾花。急忙上网一查,果然不差。
原产自巴西的一种花,竟也栽于我的盆中了。原来,被我胡乱地叫作兰草的花,竟另有芳名,是广受全世界喜爱的名花。
鸢鸟一样,立于枝头;蝴蝶一样,振翅欲飞。在春的枝头,美得那样令人惊诧,令人战栗,令人浮想联翩。
呼唤出一朵花名,是否就如老友重逢?
心心念念,还有一盆茉莉。
花鸟鱼市场买来,已然含着苞。米粒一样的花苞,洁白地浮于青绿枝叶上,使人一见即爱不释手。
回得家来,就将这花放于眼前的茶几上。时时看,日日看。待到这花苞绽开花蕾,清雅之气飘满室间。
小小的花朵,团团簇簇。那种甜柔之气,闻起来,使人顿觉香气满身。一时,甚觉自己也清新而脱俗。
舍不得离开这花。于是,读书时也放在手边;写作时,也将其置于电脑前。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真是片刻也不想离开它。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眼前是花,心中也唱起关于这花的歌谣了。然后,眼见这花一朵朵凋零了,捡拾起来,颗颗莹白如钻石,捧在手心,无可如何。想起从前的名门闺秀或风雅人士,大概会将这花放于衣袋里,袅袅娜娜,走到哪里,都是芬芳馥郁之气盈满心怀。
后来,在搬家的动荡中,这盆茉莉损伤惨重。漫长的冬天里,只剩下枯索的枝干。几次想丢弃,又作罢。没想到,春天里,这花又抽出柔枝了。
谁能想到呢?干枯萧瑟了许久,这一盆疏枝朗干,竟然又焕发了新生。片片卵圆形的叶子,两两对生,亭亭而绿。每一个新鲜的芽苞,都会长成一条傲然向上的嫩茎。这蓬勃的生命力,令人对这顽强的小花,也着实生出了惊喜。
这一蓬鲜枝与绿叶长得繁繁茂茂。枯枝托举着新绿,让人甚觉清逸。再一次,静待花期的来临。
无花的日子,就去品茉莉花茶。
手捧一盒茉莉花茶。看着这整齐端然的四个字,不觉竟陷于痴想。
这四个美丽的中国汉字,犹如四位降临凡尘的飘逸仙子。擎着一把把青碧油纸伞,飘飘然至于我的面前。每一个,皆是款款于花草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令人心醉而神迷。
喝上一口这样的茶,自然是齿颊留香,神怡而心旷了。
某一日,又见到了攀缘的茉莉花。我睁大了双眼,几乎不敢相信。友人告诉我,这是攀缘茉莉。她在花盆中为这茉莉架起爬架,这茉莉的柔枝就一路向上,曲折攀缘。高高地,几乎快要长到房顶上去。
哦。于是便想着,一切的花卉,大概都更加渴望着庭院。渴望着一架爬墙,轻风吹拂,雨露滋养,慢慢地,长到天上去,开出无数或艳丽或香浓的花。繁花似锦,也是花儿的美丽之梦。
茉莉花的花语,是忠贞、清纯、玲珑、迷人。它娇小的花朵,素雅的芬芳,长久地,使人沉醉。
凛冬了。独坐家中,幸有这眼前的点点之绿。又想起了板桥先生语: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
想来,这样绿意葱茏的一室小景,也尽可使人静观自得,陶然忘忧。
多识草木之名,这将是我后半生必修的功课了。欣赏每一朵遇见的花,叫出她的芳名,并从此,把她珍藏在镜头里、心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