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隆冬时节,北国风光,寒气笼罩的城建工地上,处处激荡着蓬勃向上的振兴力量。
2023年,长春承压奋进、克难求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取得首年开门红,出色的答卷中,城市建设亮点纷呈,以促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长春能否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关乎着吉林省能否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2023年,长春城建胸怀大局,奋发有为!
一年来,长春建委上下不舍昼夜、昂扬奋进,对照市委、市政府对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作出的全面部署,聚力推动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顺利进展,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东北全面振兴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世纪大街快速路工程于2022年9月启动建设,2023年10月31日世纪大街-南四环路主线、卫星路主线的桥梁正式开通,11月中旬地面道路同步释放,快速路体系进一步完善,立体骨干交通网络日臻建成。
聚焦广大市民出行和产业发展对区域连通道路的需求,2023年,长春城建打通一批跨区域主干通道。
成绩催发斗志、鼓舞人心。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描绘了长春全面振兴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2023年,长春城建勇于突破,实干为先!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堵点、节点,市建委启动一批“断头路”“卡脖路”打通工程,年内共打通27条;
服务市民过街需求,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建成6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
在持续完善微循环路网推进交通治堵的同时,加快实施产业基础设施配套;
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优化”的系统性治理思路,针对东南、北郊、西部、南部、串湖五大污水处理系统9个行政区域、554平方公里服务片区,科学谋划了“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
城市排水污水处理能力、城市水环境质量、汛期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极大提升;
不断提升供热保障能力,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动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
人民有期盼,市委有部署,建委有行动,把创造高质量生活作为价值追求,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建设跑出“新速度”“加速度”。一串串殷实数据,为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奠定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长春作为省会的“一主”担当,勇于在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实现率先突破中的担当示范。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2024年,是长春振兴突破三年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建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盯“十四五”规划目标,围绕建筑业、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城建改革等方面,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力推动城市建设提标、提速、提质、提效,为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贡献城建力量。
抓住关键 夯实基础 快速路主干路建设日新月异
2023年,在长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春市建委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牢牢把握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对标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落实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赢得良好开端。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城建计划下达后,长春市建委认真研究制定项目二级计划,调度指导项目法人做好督促执行;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协调各城区、开发区积极推进征地征收工作,破解征拆难题。在工程实施阶段,紧盯项目工期,强化施工组织,重点关注项目风险点,高质量完成项目管理,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2023年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66项,目前已完工71项。
一桥飞架,出行畅达。
长春市建委加快推进实施快速路项目,进一步完善快速路体系,构建立体骨干交通网络。
世纪大街快速路工程起点自由大路,终点生态广场,包括世纪广场互通立交桥及6条道路,全长12.8公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这一工程2022年9月启动建设,到2023年10月31日,世纪大街-南四环路主线、卫星路主线的桥梁正式开通,11月中旬地面道路同步释放。
另外,东环城路-净月大街主线现已完成桥梁下部结构95%,主体结构的75%,预计2024年8月末通车。
作为城市快速路网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实现了东部快速路、南部快速路与四环路快速转换,将二环、三环、四环的地面节点实现立体化分离,改善世纪广场周边交通拥堵现状。
永春快速路的下部主体结构及上部现浇梁、钢箱梁架设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预制梁架设,年内完成了桥梁上部结构;永春快速路跨伊通河桥梁下部结构全部完成,计划2024年8月完工并实现净月方向至抚长高速的连通,并与抚长高速形成互通。
四环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冬季施工,目前已完成60%桥梁桩基础工程以及部分承台、排水管线,隧道工程也正在按计划实施。
一路贯通,高效快捷。
2023年,长春市建委继续关注广大市民出行和产业发展对区域连通道路的需求,加快打通跨区域主干通道。
在城市东部,河东路延长线全线完工,打通涉铁框构桥及上跨绕城高速桥,实现与各平交路口顺接,于10月10日全线通车,为长春市东部区域新增一条东西向连接通道,对带动东部区域物流产业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南部,市委、市政府高位协调破解工程征拆难题,市民广泛关注的甲二路工程,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于2023年9月20日正式开放交通,标志着该条道路自高新区的卓越东街至净月高新区的秦皇岛路,实现了全线贯通,在南四环路与绕城高速之间新增了一条东西向主干通道,极大缩短了净月高新区到南部新城的出行时间。人民大街下穿隧道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下穿隧道框构主体已基本完工,计划2024年末整体完工,连同即将实施的人民大街南延工程,将释放人民大街两侧土地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在城市西部,建业大街延长线已完成除下穿绕城高速段以外的道路主线施工,部分道路于2023年12月初开放交通,缩短了周边居民和企业员工的出行时间。
在城市北部,北湖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历时一年紧张建设,于2023年10月10日正式通车,恢复了北四环路、龙湖大路的贯通,有效缓解北三环路、长新街、东部快速路等交通压力。
强化服务 排难解忧
畅通“微循环” 打造便民“暖心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有效改善长春市市政交通路网结构,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环境品质,市委、市政府将打通“断头路”“卡脖路”,完善立体过街设施列入2023年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从工程治堵入手,持续发力,加快实施。
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堵点、节点,市建委启动一批“断头路”“卡脖路”打通工程,2023年内共打通27条。
同康路、丙三路、新开西街等道路是位于二道区金色八里城地块周边的市政配套道路,除居民小区外,地块内还有生产经营多年的制造业、大型零售业、物流运输等企业,在启动道路建设之前,原有路况较差,行人车辆通行极其困难。
自2022年起,上述道路陆续启动建设,建设单位先后克服了道路既有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及疫情影响等困难,结合征收、排迁工作进度,组织施工单位分阶段施工。
至2023年10月中旬,金色八里城地块周边的5条“断头路”“卡脖路”道路全部打通并投入使用。通车后,全面打通了东起东环城路、西至丙四街、北起同康路、南至乾安路合围地块的内部交通微循环,有效分流东环城路、乾安路、新开大街等既有市政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解决了小区排水无下游问题,改善了龙腾香格里、金色八里城等小区居民及周边企业的出行和居住环境。
2023年,市建委继续完善两横三纵快速路系统,打通了两处重要节点。
西部快速路T1标开运街道路工程起点西部快速路高架桥下既有小马路以北,终点抚松路以西既有沥青路面,道路全长517米,在建成前,规划北侧辅道的部分段落因地上物占用,无法实现东向西通行功能。在解决地上物征拆问题后,市建委立即启动项目建设,2022年底实现简易通车,2023年7月完工并正式通车。
该工程的投入使用,消除单幅道路双向通行的行车安全隐患,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同时有效缓解了区域路网交通压力,完善了城市快速路路网体系。
西部快速路X3标辅道工程位于长春西部快速路桥下,皓月大路南、普阳街西侧,受有关单位等征拆问题影响,该处一直未能实现辅道通行功能,给周边居民出行造成了安全隐患。随着征拆工作的完成,该项目于2023年8月启动建设,当年10月末完工并投入使用,结束了该处没有车行地面辅道的状态。
丙三十二街工程、丙四十六路工程位于宽城区,该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11月初完工并投入使用。两条道路的打通,实现了丙三十二街自小南街至通泉东街、丙四十六路自华城路至北三环路的全线贯通,对构建区域内完善的交通及市政管网,服务周边地块开发,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青林南路(基隆街至丙一路)、丙一路(青林路至新竹路)、新竹北路(丙一路至基隆西街)位于绿园区,分别长634米、60米、390米,是新星宇金麟府地块的市政配套道路,该项目于2023年4月解决征拆问题后开工,当年11月初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条道路的打通,满足了周边居民日常交通出行需求。
2023年,市建委围绕学校、医院周边建设6处立体过街设施(3处人行过街通道、3座人行天桥)。
吉大一院、十一高中、吉大附中3处人行过街通道已于2023年4月末前全部投入使用,在解决了人员密集区域行人过街困难问题的同时,实现人车分离,有效缓解了这一区域交通压力。
飞跃路天桥位于硅谷大街与飞跃路交叉口沿飞跃路南行960米处,已于2023年10月7日投入使用;欣和街天桥随世纪大街快速路四环路主线同步建设,已于11月初投入使用;天富御苑天桥位于东部快速路北出口,已于11月末基本完工,具备使用条件。
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创新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服务于永春新城建设。
2023年,市建委加快推进永春新城高质量发展,在各部门、单位的协同支持下,该项目涉及的13条配套道路,除个别征拆节点外已于2023年11月末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兴民路跨伊通河桥、兴为路跨伊通河桥的主体结构已完工,计划2024年8月完工;永春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部分桩基及生化池工程,计划2024年末完工。
勠力攻坚 增进福祉
水环境治理一厂一策工程收效显著
坚持全流域、全区段、全方位治理,实施一系列治水工程,系统解决主城区水体黑臭、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排水管网外水入渗等问题,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长春全力以赴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按照市里统一部署,长春市建委围绕系统整治主城区合流制溢流污染,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提高城市韧性,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优化”的系统性治理思路,针对东南、北郊、西部、南部、串湖五大污水处理系统9个行政区域、554平方公里服务片区,科学谋划了“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项目总投资80亿元,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施六大类共计204项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市政及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排水管网清淤修复、排水泵站、地表行泄通道建设、河道水系恢复工程。
城市排水污水处理能力极大提升。源头减排上,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施626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实现源头“清污”分流。实施39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62处市政混错接摘除,挤出管道“外水”。末端优化方面,扩建南部、东南污水处理厂,新建芳草街污水处理厂,增加日处理能力30万吨。实施南部至西部调水工程、芳草街污水厂配套管网、东南污水厂进水管线切改工程,实现污水系统优化调度,合理调配污水处理厂进水量,提高运行效能。
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提升。通过实施系列治理工程,主城区10处返黑返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并销号,27处主要合流制溢流口基本实现小雨不溢流,大中雨溢流时长明显减少,公主岭市、杨家崴子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Ⅳ类水标准。
汛期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极大提升。通过实施新建6座排水泵站,提高了区域排水能力;恢复农大明沟、宋家明沟水系,消除排涝通道瓶颈,实现水系连通,扩展雨水自然调蓄空间。针对城区积水隐患位置,“一点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实施地表行泄通道工程258处,重点治理了21处积水隐患位置,实施了新发路省委汽修门前、铁北二路与凯旋路交会、惠工路新业街、青年路等积水隐患点治理工程。经统计,2023年汛期全市积水点平均积水深度下降至20cm以下,平均积水时间小于0.5小时,没有发生大面积积水情况。
聚焦需求 多元发力
守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2023年,围绕保障民生、服务民生,长春城建系统多元发力,交出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民生保障的幸福底色更加鲜亮,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不断提升供热保障能力。2023年,长春市建委扎实推进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供热集团高新锅炉房扩建热源项目,新增供热能力240蒸吨。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42.86公里,超额完成任务量42.86%,保证供热系统“血脉”安全畅通。
——强化源头治理,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2023年,长春市建委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扎实推进居民用户“阀管灶”升级改造,组建了市级燃气专项整治工作专班,统筹指挥、督查检查、线上调度,印发工作通报,加强工作推动督导,分区下达督办单、目标责任书,压实属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截至目前,已完成“阀管灶”升级改造197万户。全力推进城市LNG应急调峰储配站竣工达产,两个LNG储罐储气能力6000万立方米,日液化能力50万立方米,可满足20天的用气需求。对保障城市天然气稳定供应、应对突发事件、实现城市能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气化吉林”“气化长春”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扎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长春市建委以“改造完善、美化提升、便民利民、住有宜居”为目标,紧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目标,系统谋划、精细管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从细微处着手,从薄弱点发力,做到“五个坚持”,全面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
全市完成改造小区284个、惠及居民7.8万户,总投资21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87亿元,国家财政奖补资金2.64亿元。新开工改造小区163个、惠及居民3.6万户,总投资10.3亿元,拟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需求2.1亿元,已到位0.79亿元,国家财政奖补资金到位2.41亿元。2023年的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预计2024年底全部完工。
压实责任 纾困解难
全市建筑业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
长春市建委坚定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建筑业实现平稳发展,2023年实现全市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5%。
抓目标考核,压实属地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市政府制定的全年建筑业经济目标,细化分解指标,对标对表、目标倒逼,逐一压实17个属地主体责任,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赛马机制”,认真落实预判、应策、问效“三步工作法”,挂图作战、强化调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目标实现。同时,“一杆到底”“一企一员”,市、区两级全链条督促1904户入统企业细化目标,充分利用有效施工期,及时确认实物工程量,最大限度提升产值。
抓质量安全,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切实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到位,督促、协调各参建单位对施工组织计划再梳理、再细化、再完善,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抓助企服务,全力协调惠企解难。推动“万人助(驻)万企”工作走深走实,抽调干部236名,包保建筑业企业1904户,分类解决企业资质增项、升级、工程款支付、征拆等困难问题456项;召开银企对接会,达成建筑业企业融资意向4.6亿元;举办首届“工匠杯”建筑行业职工篮球赛,弘扬工匠精神,凝聚行业干部职工奋进力量;开展全市建筑业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建筑领域“党建引领+”创新实践,让党建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在城乡建设的新实践上。
抓精准帮扶,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组织驻长央企与地方企业交流活动,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达成初步合作项目20个,涉及总投资2.3亿元;建立(州)省外工程项目服务台账,对107户“走出去”企业、152个总承包项目,实施专人跟踪服务,“点对点”帮扶,完善资质类别、提升资质级别,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全国市场。
抓精细管理,确保产值颗粒归仓。成立建筑业产值调度工作组,专人专班,常态长效,紧盯企业经营情况,加强入库入统建筑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做好每月预判;提高建筑业统计数据质量,在产值申报和支撑材料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确保建筑业产值数据真实、准确;逐月调度企业入库入统情况,采取“产值监测、跟踪服务、专人领办”的方式推动企业入库入统。全年新增入库入统企业99户。
抓审批流程,开辟复工“绿色通道”。优化“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指南”和“资质审批要点”,审批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指导40余家企业在短时间内办理资质,采取“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施工许可141个;对“三早”项目超前指导,开展领办代办服务,制定全市“三早”项目未批先建行为免处程序标准,使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了早开工早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