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苍穹中,“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熠熠生辉。在轨运行的108颗卫星背后,是一群敢于创新、不懈奋斗的科技工作者。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戴路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戴路主要从事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地面全物理仿真系统设计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研发了14颗“吉林一号”卫星,各型号卫星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眼下,他正带领团队进行“吉林一号”新一代覆盖型高分辨卫星高分05星的姿轨控制验证工作。
“2023年6月15日,高分05星首颗验证星随着‘一箭41星’发射升空。我们准备在2024年下半年发射它的第二颗验证星。高分05星用到了很多前沿技术,而且未来数量会很多,我们要在它批量生产之前,把这些技术在轨验证充分,以保证可靠性和稳定性。”戴路告诉记者。
从学生时代起,从事航空航天事业就是戴路的梦想。2006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准备针对“吉林一号”光学A星的前期论证成立项目组。当时,戴路正在光机所读研二,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选拔,最终凭借过硬的专业实力成功加入项目组。
2014年6月,长光卫星确定了“吉林一号”四颗首发星的研制项目,戴路率领团队承担了其中两颗视频星的研发任务。
虽然在技术上已有较为充分的前期积累,但这次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当时,研制一颗新的卫星需要三年时间,但为了赶上火箭发射时间,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年零四个月。”戴路告诉记者。
环境实验是卫星研制过程的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给其留出充足时间,戴路与整个团队加班加点,全年无休。
当这颗卫星按时进入实验罐里做实验时,可以说针对它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回忆往昔,戴路感慨万千,“当时,很多团队成员直接倒在旁边的行军床上睡着了。大家要争分夺秒地休息,为开展下一步工作养精蓄锐。”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号”以“一箭4星”成功发射,我国商业航天大幕就此开启……
多年来,戴路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总装探索重大项目、总装预研基金项目等一系列研发项目,主持开发了控制力矩陀螺、一体化太阳敏感器、大容量固态盘、反作用飞轮等单机设备,累计授权专利9项。先后获得第十一届“长春十大杰出青年”、2018年“吉林省优秀青年”、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第十六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我省科技创新土壤肥沃。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氛围日益浓厚,重大成果加速涌现,为我们发展商业航天提供了重要的科研配套和人才支撑。”戴路说。
眼下,长光卫星正在积极筹备“吉林一号”二期组网工程。戴路带领着团队,仍在创新之路上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