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以特色产业拓宽乡村振兴路

杨朝丹

特色既是一方水土的独有标识,也是农业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优势;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活跃且具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是农业大省、特色资源大省,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为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指明方向。未来发展中应大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吉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更好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县城—乡镇—村庄”三级分工、联动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是关键。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自身禀赋特征和发展优势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谋篇布局,着力实现“规划集聚在县、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四级联动新格局。一是强化县城中心定位,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明确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聚。二是发挥乡镇纽带作用,打造初级加工基地,既解决村庄特色原料销售问题,又为县域精深加工提供初加工材料。三是立足村庄打造特色产品生产基地。依托“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以“一村”带“多村”发展模式,强化特色产品规模化种植和养殖。

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探索全产业链开发,突出“产、加、销”纵向延伸、“农、文、旅”横向扩张,继而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的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各方面价值,推进特色产业功能融合;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等先进要素渗透融合,促进乡村特色产业业态、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入。同时以质量管控为抓手,积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产品、包装等标准,提升特色产品品质,打造独特的、辨识度高的优势特色产业,并建立“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联动的品牌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商业品牌的联动机制,重点打造吉林大米、吉林玉米、长白山人参等“吉字号”知名品牌,把优质品牌持续做大、做强。

培育多元化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乡村特色产业的构建和发展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其中,尤其需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要引导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鼓励和规范合作社开发农业多重功能和价值,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智慧农业等。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加大对带动作用发挥良好的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经纪人等单位个人及利用相关品牌、旅游等模式进行示范的典型的选树宣传,并因地制宜加以推广。建构“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红利。

强化科技推动,增强发展动能。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应着力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的智能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多功能收获机械等设备研发生产,推进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特色农机装备、生产作业、管理服务各领域、环节中的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推动产学研、农科教深度结合,发挥特色产业专家团队的力量,在助力先进产业技术落地转化的同时,以专题讲座、咨询解答等方式对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技术帮扶指导和跟踪服务。此外,要持续完善人才团队支撑体系建设,完善奖励机制和成果转化利益分配制度,吸引并留住特色产业优秀人才,夯实人才基础。

完善扶持政策机制,夯实发展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离不开科学的配套政策支撑。应持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产业行业标准、资源保护、品牌维系等方面规范制度,确保特色产业品质。强化对合作社、特色产业协会等机构的服务和监管,对服务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机构在资金、信贷、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园区创建、特色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订单融资、产业链融资、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融资模式,鼓励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并购、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来。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