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更好担负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者的使命

王凯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本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在传播、传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中贡献更大力量。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上有新担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恢宏壮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凝练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方面,这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深刻总结,为全面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理论遵循。突出的连续性,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奋进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突出的创新性,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具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纵观气势磅礴的中国历史,中华文明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应变中持续升华;突出的统一性,强调的是国家统一大义和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具有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信念和追求;突出的包容性,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在同其他文化的交流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对中华文化“天下大同”思想的升华;突出的和平性,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理念,纵观世界历史,中国带给世界的始终都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不是战争和掠夺。教育工作者要在自身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基础上,将其中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传授给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其更加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成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新人。

深刻理解和用好“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在传承发展中持续推进文化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给出明确答案:“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角度上切入,提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实践的高度上升华,提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从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关系的维度上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明“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的集中彰显,同时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学懂悟通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创新的自觉性,奋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深刻领悟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者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如何更好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总书记提出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岗位职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始终把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放在首位,努力增强学生们的自强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引导其在文化学习、能力提升中有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始终不渝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一方面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另一方面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用活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厚植教育根基。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经验、发出发好中国声音,为增强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贡献力量。在坚持守正创新上,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者的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而努力奋斗。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