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产经

雷锋精神闪耀在高寒铁路线上

孙晓晨 本报记者 刘姗姗

春风渐起,冰雪消融,本应该从春运大考中放松下来的吉林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迎来了新的挑战。

雪水的渗入加大了铁路两侧山上石块滑落的风险。3月4日,第一维修小组的职工们来到梅集铁路线192公里100米处,对易发生山坡落石地段进行检查清理作业。

就在前不久,吉林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被评选为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维修小组班组长刘传双说:“雷锋精神给我们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始终激励着大家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9座隧道、120座桥梁、387座涵渠,几十年如一日的巡检、养护、维修,吉林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的成员们一年就要走一次“万里长征”。

维修小组共有17名成员,其中有7名党员、9名退役军人。“同志们在长白山区长大,从小听着英雄的故事,红色印记烙印于心,立足本职岗位,做好铁路战线上的一枚‘螺丝钉’。”刘传双跟记者介绍说,春防融雪落石、夏抗酷暑洪涝、秋除枯枝倒树、冬战严寒冰雪,守护山区铁路就是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几十年过去了,这个维修小组从未有人申请离开。

56岁的老班长宫汝文,作为第一维修小组成立之初的“元老”,每次出任务,他都是冲在前面。“日常巡检要‘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敲一锤、多问一声’”,老宫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干了36年,只要能动弹一天,就要在铁轨旁巡一天”。

“坚守岗位,奉献青春,只有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前行,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潘洋是维修小组的一名“90后”,他的父亲也是一名桥隧工,很多与铁路相关的红色故事他都是从父辈那听到的。如今,潘洋已成为小组出名的搜山扫石“蜘蛛侠”。

工作之余,维修小组也时刻关注、关爱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尽己所能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帮助。成员赵宝臣就是通化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他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次无偿献血,还自学考取了应急救援员及救护师资格证书。在他的影响下,小组不少人主动向社区申请做志愿者,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去社区做义工服务。

《雷锋的故事》成了大家的必读书。“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些经典的语句大家倒背如流,也不断指引着小组组员们在铁道线上发光发热。

他们先后获得2022年度“通化好人集体”、2023年度“吉林好人标兵团体”“新时代铁路榜样”“最美铁路人”等荣誉,多次被段里评为“先进班组”“文明班组”。

“只有将雷锋精神付诸行动和实践,才能体现出其永恒的价值和时代内涵。”多年来,维修小组的成员们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匠心和专业严谨的态度,如17颗“螺丝钉”,牢牢地“钉”在250多公里的梅集铁路上,守护这条高寒铁路线34年安全无事故。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