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象
春天来了,鸟儿开始筑巢,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适合伫足观察。这种观察有两种好处,一是,可得自然养护浮躁的心;还有,能治颈椎病。所以,我是提倡春天一家人出去观鸟的,看鸟飞,听鸟啼,观察它们如何筑巢、求偶,是怡然自得的选择。
有几个孩子在我身边学习文学。
学什么呢?
在春天当然最易上观察课。
我写作的咖啡馆窗外有一排杨树,喜鹊喜欢在其上建窝。喜鹊可谓鸟类的建筑师,所筑之巢往往结实、稳固,最主要的是夏天不淋雨,当然一点儿不淋不可能,常令其他的鸟类艳羡。鸠占鹊巢。为什么占鹊巢?我想就是它的巢实用吧。据说,长白山的猫头鹰也占鹊巢,那是真正的强盗行径。
我观察的这一棵杨树上有两只喜鹊在忙碌,小一点儿的一只将窝盖在低处,大一点儿的一只盖在高处。身形大,力气是不是也大呢?按照常规推断,应该是。所以,大的一只速度极快,不几时,那窝就盖好了。而小点儿的一只,行动极慢,似乎慢工出细活,在它这里才是硬道理。大的一只善叫,“喳喳喳喳”喊个不停,它是把头冲着小的一只叫的,有驱离之意。可小的一只不为所动,细心地编织着,一丝不苟。这很有趣呀!我就引着孩子们开发自己的想象。
眼前的场景能编个什么故事呢?
我启发孩子们。
可不可以把大的一只想象成“小马虎”呢?它只图快,不注意质量,草草收工,必留后患。而小的一只呢,兢兢业业,踏实认真,必有过人之处。
那么,考验它们的又是什么呢?
春风!
春风荡起,刮出一把尺子,这把尺子一量,让大一点儿的喜鹊的“豆腐渣工程”轰然飘零,小的一只自然可以躺在家里做一个“花好月圆”的美梦。
这堂课如此讲起,孩子们的兴趣大增。
他们依照着自己的想象,让这个故事荡起了涟漪,一环扣着一环,如春草一般生生不息。
我说春天好,绝对不是没缘由的,只要你在心里还存着生活的热望,那么种种趣味就在你的身边。
雨 天
下雨天喜欢干两件事,一是读书,一是写信。
有人会问,都什么年代了,有谁还会写信?那么,我可以明确地回答你:我。前段日子,收到大连的黄小姐来信,向我诉说孩子读书的事情。今天正好得暇,又逢着头一场春雨,自然要帮她解决这个困惑。黄小姐是单亲妈妈,孩子还小,只有三岁,她平时为生计奔波,对孩子的陪伴甚少。以她的意愿,是想让孩子接触阅读的,无奈自己不能身体力行。那么,我给她回信,告诉她两个办法,一是给孩子定制一个可以装下百余本童书的小书架,让孩子有一个与书相伴的环境;二是工作之余,用手机录下一些故事,自己不在身边的时候,这些故事的录音对孩子来说也是最好的“长情”。
这封信寄出去了,我想,对她一定有所帮助。
有人会问,写信不麻烦吗?
这个麻烦要怎么去看。
在我看来,写信至少有“三宜”。一、天下武功,唯快是尊。而写字不一样,字要慢慢地写,一句一句道来,一行一行说事,既释放了自身的忧困,也让对方从倾听与共勉中获得生活的智慧。二、写信可以忙中取定,闹中取静,安心,促思辨,审时度势,是一个自修的过程;三、写信可以适当放慢生活节奏,是解压的便捷之境。总之,宜于身心。
当然,你会说出电话、微信、短信的种种好处,我不反对,可我固执地要求自己保留下写信的习惯。我受益于它,所以绝不放弃。
雨天还可以读书,这几乎已是定论。
窗外细雨濛濛,丝丝缕缕,不绝于耳。你于一桌前,一椅上,或干脆就坐在地板上,手执一卷,行行入目,字字入心,莞尔会意,吐气释怀,何乐不为?
比如你读《子不语》。
读到“四石人赌钱”。
那四个石人好赌,趁夜里钱库无人,监守自盗,赌个不亦乐乎。最后被官长分置两处,不能成局,抓耳挠腮,懊恼不已。
你乐不?
又比如你读周作人,恰读到《山中杂信》,只需读一句:“伏园兄:我已于本月初退院,搬到山里来了。”你便会认同我说写信是一个好习惯的观点,以及它给我带来的诸多“古老”的便宜,那你就能在春天来临之际,执笔铺纸,做一下尝试。我敢保证,你只需坐定,就会倏然有感,原来你需要写信倾心一吐的人实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