叽叽喳喳……
鸟鸣声从窗外传来,我起身光着脚丫,蹑手蹑脚移到窗前,掀开窗帘的一角,透过缝隙一瞅,几只麻雀聚在窗台。它们在“叽叽喳喳”鸣叫着,我的心头一阵惊喜。麻雀在我的心里一直是精灵,这些小精灵有的低头,有的仰望,而小喙一张一合,似乎在分享喜悦,又似乎在讨论问题,我不敢拉开窗帘,怕惊吓到这些小精灵。
窗外,天已经透亮,似乎薄雾刚刚散去,视觉中一束光照在麻雀的羽毛上,如同镀上亮色。只见小精灵的脖颈在摆动着,隐约罩着如纱一般的围巾,曾被呼唤为“小家贼”的麻雀也有了一股贵气。
叽叽喳喳……
我有些诧异。童年记忆中的麻雀都在田野中觅食,最高也就飞到大树之上。而我的家居住在九楼,虽不是高楼,但与地面也有三十多米,小小的麻雀那么小,却能飞得这般高。我观察着、欣赏着,或许小精灵发现了我,或许它们有了新的任务,在“叽叽喳喳”的鸣叫中,一起飞走了。
这时,我才敢拉开窗帘,打开玻璃窗,俯身望望楼下,又仰头看看楼上,没有再发现麻雀的痕迹。
叽叽喳喳……
出乎意料,我在思考中,麻雀又飞来了。隔着玻璃望着我,并没有恐慌之意。
此时此刻,麻雀为何会落在我的窗前?麻雀不是明星鸟,也不是珍稀鸟,几乎每个人都认识这种鸟。它属于杂食性鸟类,个头小,胆子大,不惧怕人类,喜欢热闹,喜欢在人类居住的区域里活动。麻雀好奇心极强,警惕性蛮高,给人第一印象是灰头土脸,没有彩色的羽毛,没有红色的喙。但是,我曾仔细端详过,麻雀也挺俊俏,羽毛色泽中性彰显低调的美,脑壳浑圆也十分可爱。
说起麻雀,它也是我儿时的邻居。儿时的冬季,房前屋后,乌泱乌泱地飞着小麻雀。其实,它并没有干扰人类的生活,可未成年的我却扰乱它的生活。我在雪地上撒上一些谷物,在筛子上系上一根细绳子,之后躲在屋里等候小麻雀来访。
据说,麻雀是比较有灵性的鸟,人们都称它是喜庆之鸟。老一辈人还说,麻雀是宾雀,宾雀之意就是说麻雀像贵宾来家中坐,它是一种吉祥的鸟,古人认为麻雀进家门,寓意家里不富也添喜。
麻雀站在我家的窗前,把喜庆和吉祥也带给了我。凝视着小精灵,我的心在雀跃。
这些小精灵聚在窗台私语,它们是把我家的窗台当作了会客厅,当作了游乐场。
尔后,在它们离开后,我在窗前撒下了小米,我想再把这里变成它们的餐厅。
我笃定,麻雀信任我,喜欢我的家和我的家人,知道我们不会去伤害它,不会去惊扰它。每一种动物在自然中都有自身的价值,不可或缺的特殊价值。有的为了给植物授粉,有的为了传播种子,有的则是为了平衡动物的数量。
麻雀落在我的窗前是为了什么?猜测它是在告诉我居住的小区自然生态向好的信号。
想到这里,我拿出手机,以最快的速度拍下正在“开会”的麻雀们。而我拍照时的心却有些忐忑,唯恐麻雀曲解我的用意而讨厌我。
其实,我与手机的合作,并没有妨碍麻雀的聚会。它们还在谈论中,“叽叽喳喳”的声音听起来那么悦耳,像一首乐曲,直抵内心,瞬间,我的心似乎放空,不知不觉飞着好多麻雀。
它们的会议足有三四分钟,然后,一只略大的麻雀望了望我,眼神有些捉摸不定,可以说它是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也可以说它凝重地望了我一阵。我有些踌躇,不知它是喜欢我,还是在讨厌我。之后,它与其他麻雀一起飞走了。
瞬间,我的耳畔无声,心底却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
如今,麻雀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麻雀还是那个麻雀,已经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原来改变的不是麻雀,而是人类对它们与自然的态度。只有好的自然生态,才能吸引鸟儿安家。那时,我家的窗前不仅仅有麻雀来仪,还有更多的鸟儿来此嬉戏和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