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姜伟贤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基础条件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好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协作是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性、协调性的重要举措。马克思指出,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这种形式的劳动收益是个人无法达到或只能在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创造了生产力。区域协调发展本质上是通过区域间的协作,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达到高水平、有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具有整体性的发展,实现共享共赢、共同富裕。反面观之,不协作将会导致区域间产业同质化发展,出现无效竞争、零和博弈等情况,无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无法形成新的生产力新的增长极。要从整体论、系统论角度思考发展,强化各区域产业、政策、生产要素等方面协作,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有序流动,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在谋全局中谋一域、在协作发展中把握自身发展。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由过去的都要求对方为自己做什么,变成大家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进而实现发展的社会结合、创造更大生产力。

区域发展既要坚持平衡与协调,又要尊重区域间客观差异,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构成事物的要素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要善于在辩证统一中去理解事物把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恩格斯指出,“在国和国、省和省,甚至地方和地方之间,总会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某种不平等存在。这种不平等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必须全面认识区域发展客观规律,在其基础上努力推动发展与协调的统一。另一方面要认清区域间客观差异。我国各地区间有着不同的发展基础,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各不相同,多个要素相互作用所呈现的发展表现自然存在差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认识上和实践中不能将区域平衡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平均主义,也不能要求不同区域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发展水平;平衡与不平衡会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而协调就是推动平衡和不平衡统一的过程。要正视各区域发展的客观差异,根据各自比较优势合理分工、优化发展,形成全国层面有序高质量发展。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合理分工既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区域发展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主体功能区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划定主体功能区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未来必须尊重区域差异,发挥比较优势,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并严格制度执行、发挥制度效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生态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经济发展潜力无限,但承载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同时经济发展总是在一定资源环境条件下展开的,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各地区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两山”理念,推动区域发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受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