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坚持政治引领 深化依法治市 以法治之力护航四平振兴发展

四平市委书记 王相民

法治是安邦治国的基石,事关社会公平、事关百姓福祉、事关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四平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巩固拓展法治四平建设成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法治建设思想之基。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实践中,我们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持续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确保法治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扛牢法治建设政治责任,认真审议法治建设重要制度,研究解决法治建设重大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吃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的实际成效上。把提高法治能力作为重要政治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定期开展学法活动,通过加强法治学习、深化法治实践、严格法治监督等方式,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真正把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转化成过硬法治理念和法治素养。把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持续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依法治市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建立常态化述法工作机制,推动法治建设成效与干部评先选优、年度考核挂钩,特别是精心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交流和“书记话法治”专题访谈等活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强化法治思维,布局法治建设发展之路。坚持统筹兼顾、整体谋划、把握重点,做到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奖惩、同考核,确保实现两手抓、两手硬。规划五年蓝图。坚持急用先行与长远谋划并重,围绕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指导性文件,明确全市法治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法治建设目标清晰、措施可行、落实到位。聚焦关键领域。坚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全链条”一体推进,紧盯黑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持续筑牢黑土地保护法治屏障,推动全域建立“河湖长+河湖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动机制,开创了依法“治河护水”新模式,为加强生态治理凝聚了强大法治合力。完善法规体系。坚持“小切口”“小快灵”立法,聚焦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先后颁布实施《四平市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四平市小广告发布管理规定》等21部地方性法规,夯实了法治建设的制度根基。强化决策审查。出台《四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四平市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办法》等文件,加大合法性审查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组建公职律师库,不断提升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三是强化执法司法,释放法治建设赋能之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头号工程”,用法治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线,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最后一厘米”,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法治建设获得感。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坚持多踩“油门”、少踩“刹车”,多设“路标”、少设“路障”,持续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堵点发现解决机制,积极开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我市获评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无证明城市”改革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倡导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建立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建立“首违不罚”清单、行政执法“四张流程图”规范行政权力,全面落实市场监管等6个领域和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大力开展行政执法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累计解决困扰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58个。2023年,市本级对市场主体行政处罚同比减少15.41%,行政执法检查备案获国办职转办调研组高度评价。坚持审慎善意司法。旗帜鲜明支持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融资活动中的创新行为,依法慎用司法强制措施,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涉企案件“绿色服务窗口”,对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办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是强化法治惠民,彰显法治建设为民初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法律需求,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群众。推行“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建立四平市公共法律服务“市区一体化”联合运行管理中心,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针对城乡基层社会不同群体和不同类型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法律服务。营造法治文化环境。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通过二人转、书法、美术、文学、摄影、视频等文艺形式,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强化法治文化传播,打造“四平警事”“法治英雄城”“四平市中级法院”“四平检察”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的新媒体普法账号,“四平警事”普法小视频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普法品牌之一。近两年,先后建成梨树县、铁西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法治文化宣传场所,实现县级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全覆盖,让法治文化全面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打造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构建“一核两翼五级五圈”工作模式,将全市划分为6927个网格,组织“三官一律一员”等资源力量下沉网格。通过“平信办”小程序等平台,发现和解决群众诉求,依托综治中心线下实地化解矛盾纠纷,力争“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加大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度,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法治四平建设,不断提升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工作法治化水平,以高质量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