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在田野里铺起一层薄薄的绿地毯时,寒风正凛冽,春天的脚步还迟迟没有到来。贴着泥土生长的荠菜就像绣在地面的绿色花朵,每一片叶子都像花瓣一样鲜亮、滋润。据《本草纲目》记载:“荠生济济,故谓之荠。”济济,就是众多的意思,荠菜是草本,偏旁里的三点水换成了草字头。这朴实生动的名字,就像荠菜在大地上匍匐丛生的姿态。
腊月总是带着油腻的滋味转入正月的,我们多么渴望有一种新鲜滋味代替那些吃厌了的鱼肉,菜市场却总让人失望。那么此时,我们只需要带一把小锹一个篮子,去野外走一趟,就会满载而归。园子里的菜靠播种、施肥、除草,靠汗水和辛劳才能换来收获,田埂上、山坡上的野菜却来自大自然的恩赐。荠菜比别的野菜更早发芽,上天派它来,似乎为了考验我们对时令的敏感程度,要给我们特别的奖赏。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荠菜在风中频频挥手时,我们就像发现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今年在这里撬了荠菜,明年此时再来,又是一大片。只要人类不去霸占它们的地盘,它们就会定居于此,我们就可以取之不尽撬之不竭。好多庸常的日子都可以因荠菜的清香变得与众不同。撬荠菜,也因此有了仪式感。我们拿着平常种花的小锹朝着荠菜根部插下去,往上一提,一棵胖乎乎的荠菜就脱离土壤,被扔进篮子了。这个过程简单而轻松,收获的满足感足以让人忘记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洗过的荠菜更加青翠,一刀切下去,“嚓嚓”的声音里似乎有饱满的汁液在迸溅,那新鲜的气息更是让人沉迷。把荠菜末和鲜肉馅搅拌均匀做饺子,热气腾腾地出锅,咬上一口,春天的蓬勃气息都在舌尖回荡。
荠菜还适合做腌菜、羹汤,《尔雅》里说:“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菹,就是腌菜。我从不喜欢吃腌菜,觉得把鲜嫩的荠菜做成酸咸的腌菜实属可惜,但想古人没有冰箱,此计大约是为了保存,便也原谅了这暴殄天物之举。还是做荠菜羹更好,先别说那香醇的滋味,仅仅是碧绿的色泽就让人食欲大增。东坡先生诗云:“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想想大文豪在田野里瞪大眼睛寻找荠菜的样子,隔着千年的时光,竟也觉得亲切,他大约和我们一样馋荠菜吧。
天气转暖,荠菜就会抽出花箭,开出一片小白花。此时的荠菜中看不中吃了——世间哪有两全之事呢?荠菜花凋谢后,会长出一枚枚心形的果实,青绿色、在花茎上倒垂着。小时候,我们喜欢扯断花茎,把果实轻轻扯下,让它们耷拉着脑袋挂在花茎上,再放耳边轻轻摇晃,就能听到种子“刷刷”跳跃的声音,真是奇妙啊。
“三月三,荠菜赛仙丹。”老人们说,这一天,荠菜胜于中药,能健胃消食。每年此时,我们去田野里专找结了果的荠菜,将它们连根拔起,洗净,铺在锅底,掺水、放入鸡蛋,等鸡蛋煮熟,敲破鸡蛋壳,再煮……等鸡蛋白透出晶莹的绿时,就着浓绿的汁水吃那带着草木清香的鸡蛋,荠菜染绿田埂的景象又浮现在眼前。我们感谢上天的馈赠,默默期待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