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育人全过程

徐大鑫 李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2024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要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育人全过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科学认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向青年学子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大学时期是青年学子思想认知和综合能力的“拔穗期”及成长成才的黄金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育人体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这一重要理论的理解,使其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强化对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中华民族历史的把握,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的认同,进而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发展信心,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新时代新征程,广大高校应从加强民族团结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着眼,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观念方法,进一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着力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高校应深刻理解其重要性,提高政治站位,将其全面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顶层设计中,不断增强做好这项重要教育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制定科学合理、契合国情和地区发展实际的教育规划与实施细则,加快构建多元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与评估体系,持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等方面教育,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多角度、多维度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完善课程体系,发挥思政教育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固本强基作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纳入各级各类教学计划,构建全面覆盖、层次递进、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注重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其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精心打磨优质思政课程,用心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传承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多维挖掘各门课程与各科教材蕴藏的民族共同体理论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探索搭建通识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平台,优化传统文化、民族发展史等课程内容,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彻底的思想理论和强大的真理力量说服和引导学生。

加强师资培训,创新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育人的关键力量。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效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建立健全相关培训机制,定期组织集体学习,引导教师强化理论武装,帮助其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通过构建科学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全过程、多主体的监督评价,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实现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探索以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等实现教学方式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线上课堂,融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