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社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农村老年人口近1.3亿,占比高达46%。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独居、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基础相对薄弱,照搬已经较为成熟的城市养老模式显然不可行。如何有效提升农村养老质量,营造温馨、和谐、幸福的养老环境,成为当下乡村治理的新课题。

农村老人咋养老

本报记者 吴茗 于悦 马贺 韩雪洁

广隆村率先搭建起的村养老大院,让村里老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本报记者 吴茗 摄)

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基础相对薄弱,如何有效提升农村养老质量,营造温馨、和谐、幸福的养老环境,成为现下乡村治理的新课题。 (本报记者 吴茗 摄)

服务成本高、康养服务不足、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场地少,护理人才短缺、生活质量不高……农村养老服务面临很多现实困难。 (本报记者 吴茗 摄)

11点30分,嘎什根乡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们陆续来到食堂用餐,场面温馨热闹。 (本报记者 于悦 摄)

83岁的韩江是位坚强乐观的农村老人,跟儿子一家共同生活,总是乐呵呵的。老人过生日,子女和孙辈都回来为老人祝寿。 (本报记者 韩雪洁 摄)

王德老人的儿媳妇李桂珍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给老人喂饭。 (本报记者 韩雪洁 摄)

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目前,已逐步显现出一些较为可行的经验做法。近日,记者走进多个村屯,探索不同的农村养老方式。

传统家庭养老

家有好儿女,幸福过晚年

养老方式“千万条”,老人安心“第一条”。在大部分老人心目中,能有子女或晚辈相伴,享天伦之乐,生活起居无忧,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当下,传统家庭养老依然是农村养老的主流模式。在倡导文明乡风、传承敬老爱老美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个“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的示范引领,成为破局农村养老困境的实践探索之一。

走进公主岭市八屋镇胜利村村口的韩江家,和睦快乐的氛围扑面而来。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三室同堂大家庭,也是令人羡慕的“文明家庭”。韩大伯今年已经83岁,近几年患了小脑萎缩,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耳朵也有点背,但这都不影响老人每天的快乐心情。坚强乐观的韩大伯是一位普通农民,没有文化,前半生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累,把5个子女养大成人。如今,4个子女在外地,生活都挺好,也懂事、孝敬老人。最小的儿子韩双一直在身边,儿子、儿媳妇对他十分孝顺,生活起居照顾周到。韩大伯对自己的晚年生活相当满意,总是笑呵呵的。

每天早晨,韩双起床后最重要任务,就是帮助老爸换内衣、戴假牙。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对于韩大伯来说,却并不容易。韩大伯对于儿子说的话经常是好一阵儿才能听明白,常常把衣服穿错、假牙戴反。如果儿子说话声音大,他会有意见,“老儿子,别跟爸大声喊啊!”这时,儿子就会耐心地哄他。韩双身体不好,为了照顾老爸,供孩子读书,他没有进城务工,家里就养了牛,还养了鸡、鸭、鹅,他和媳妇每天都很忙碌。老人经常弄脏衣服和被褥,儿媳妇每天洗洗涮涮,把老人伺候得很干净,左邻右舍都夸老人有福,夸儿媳妇孝顺。

韩大伯最开心的时候,是晚辈们逢年过节回来看他。他总是笑眯眯地问上几遍:“你是谁呀?”哪怕是自己的闺女、儿子、孙子、孙女,他好像也认不出来,也像故意认错,常常逗得家人开怀大笑。幸福,在老人的笑容里绽放,也在一家人的心里弥漫。

有福气的,不仅是韩大伯,在农安县伏龙泉镇新阳社区,95岁的王德老人也在儿子家安享晚年。走进王家,屋里整洁干净,窗台上摆满一盆盆鲜花,令人耳目一新。

王德老人的儿子王树洪和媳妇李桂珍是出了名的能干、孝顺,虽然还有4个兄弟,但他们一直跟老人“在一起”,没有分过家。50多年过去了,现在王家已经是四世同堂。王树洪夫妻的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工作,也希望父母能去享福,可是老父亲年纪大了,不愿进城,王树洪夫妻就在农村伺候老人。

王德老人一生勤劳,身体结实,头脑清楚,80多岁了还能干简单的家务活儿,有个小病小灾简单治疗一下就扛过去了。老人年过90岁以后,身体渐渐虚弱,前几年患了中风。为了给老人治病,儿媳妇李桂珍四处寻医问药,买了中草药,每天给老人煎服,坚持了1个多月,老人病情有所好转。没想到,2022年夏天,王德老人走路时不慎跌倒,之后卧床不起。经过治疗,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生活已经不能自理。

因为患病,王德老人情绪低落,不爱吃饭。儿媳妇就每天给他喂饭,端茶送水,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的身体也慢慢有所恢复,扶着能坐起来。作为村里年龄最大的长者,王德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多亏了有个孝顺的儿媳妇啊!”


村屯养老大院

养老不离村,托起“幸福梦”

榆树市五棵树镇广隆村养老大院是全市第一家村党支部领办的养老场所。当记者来到养老大院时,院长李锐早已等候在门口。

“这是1号院,对面是2号院,再往前是3号院和4号院。1号院里还建了长者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另外还建了1处长者浴池,全村363位老年人可以免费洗澡。”李锐是广隆村妇联主席,兼任养老大院院长。她告诉记者,2023年,在镇政府指导下,广隆村率先搭建起村养老大院,让村里老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说话间,记者与李锐走进大院,院子里红砖铺地,东西两趟房屋,屋前用栅栏围成3个小园子,里面种着尖椒、茄子、柿子、小白菜等各种菜苗和花苗,绿油油一片,还开了几朵小花。园子前是一个木质长廊,两位老人说笑着正在遛弯儿。

“儿子在村里种地,女儿在外打工,俩孩子都有家有业,我们老两口儿往这一住,天天三顿饭应时应晌,不用自己做,每天打打麻将、溜达溜达园子、下象棋打扑克,有时大家还一起扭秧歌,日子过得老舒坦了!”一间屋里,76岁的张凤阁和老伴张丽侠正在看电视。两张单人床干净整洁,阳台上养着几盆花,窗外面一片嫩绿。张大爷说,这几年村里的留守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有了养老大院,大家一起养老,很多养老难题都迎刃而解。

“养老大院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难问题,有个头疼脑热的,养老院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就医,而且咱这还有卫生员打扫,你看这屋里屋外,总是这么干净……”说起养老大院,60岁的李洪朋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孩子和媳妇都在外打工,家里剩他自己,身体也不大好,一个人做饭成了老大难。自打村里成立了养老大院,便天天骑着电动车来这吃饭。

“一天6元钱,合着一顿2元,早餐有馒头花卷、粥和咸菜,煮鸡蛋随便吃;中午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晚上一个炖菜一个炒菜,平时还有水果加餐,咱就说一顿饭2元,自己在家做也勾不下来。”说着,李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这住一月一人交335元,咱在家冬天得烧2吨煤,3000多元,在这连吃带住一年也就4000多元。吃得好不说,屋里和床都是电取暖,冬天屋里热得穿背心,那床一年四季都热乎,你说享福不!”

11点,食堂准时开饭,老人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步入食堂。大锅炖鱼、尖椒炒肉、韭菜豆芽……热腾腾的饭菜香气扑鼻,李阿姨打完饭菜,挤了大酱,拿着小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旁边桌的两位老人还倒了两盅白酒,一边看电视,一边喝着小酒谈天说地。

要问养老大院住得是否满意,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就是最好答案。开在家门口的广隆村养老大院结合农村空间特点,实施开放式管理,面向全村老人自由开放,提供入住、就餐、日间照料、助浴等场地和服务,正是这种开放式管理,使得入住老人体会到舒适感与自由感,认同感、幸福感有效提升,让养老逐渐向“享老”转变。

据了解,今年广隆村计划实施二期工程,包含打造定制型养老大院,以满足非本村户口老人养老需求及吸引城市老年人群体到农村养老,既可以解决本村闲置房屋,促进集体增收,更有效解决养老难题。五棵树镇政府将推广广隆村养老大院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村级养老服务大院建设进程,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落到实处,托起农村养老“幸福梦”。


区域化养老

养老有保障,夕阳无限好

夏日里,走进镇赉县嘎什根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楼,房间干净整洁,走廊全部安装了方便老人行走的扶手,每个窗台上都摆着绿植,有的还开着花。老人居住的房间均为两人间,房间里暖气、卫生间、壁橱等一应俱全。一楼走廊的尽头就是食堂,还有专门的洗澡间、洗衣房等生活设施房间。顺着楼梯走上二楼,最先看到的便是影音大厅,这里有电视和舒适的座椅,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电视、聊天,旁边是一间活动室,供老人玩牌、打球。

“开饭喽!”中午11点30分,老人们陆续来到食堂用餐。“今天还有鱼呢!”“这豆腐我爱吃,闻着就香。”“味道也好,一吃就是咱当地的江鱼,好吃!”老人们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场面温馨又热闹。当记者问起住在这里的感受,老人们高兴地说了起来。“伙食好,顿顿都俩菜,做得也好吃!”“服务员态度好,干活也利索。”“总给我们发新衣服、新被褥。”“住在这啥也不用操心,不愁吃不愁喝,可享福啦。”“我们这环境好,前后有小院能溜达,走廊里养了不少花,每天都收拾得很干净。”……

据介绍,嘎什根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现有床位60张,设有生活区、室外健身区、休闲活动室、医疗卫生室四大功能区。目前,服务中心共入住老人24人,配备工作人员8人,值班人员24小时守护,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照料、医疗照料、精神照料等综合化服务,满足“健康有保障、陪护全天候”的养老需求。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4位老人中有22位是乡里的五保户,其中年纪最大的89岁,还有两位失能老人。服务中心重视老人的安全情况,尤其是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为了让老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中心持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采购正规、新鲜食材,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我们有专门储存蔬菜和肉的冰箱、冰柜,购买的米面油也都是正规品牌。每顿饭都确保有肉有菜,而且做得比较软烂好消化,口味也清淡,老人才爱吃。”以老人的健康、医疗需求为出发点,嘎什根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采用医养结合模式,让五保老人也能老有所“医”。“老人生病了会送到县里医院进行治疗,医药费、伙食费、护理费都是专项资金定期拨付,老人自己不用掏一分钱。”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镇赉县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农村特困老人养老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是指老人选择到所在乡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养老,分散供养则是选择在家养老或是跟亲戚晚辈一起生活。在农村,受养老观念、健康情况、家庭情况等因素影响,大多数特困老人会选择分散供养。截至今年5月,镇赉县有城市分散供养204人,集中供养3人;农村分散供养1426人,集中供养109人。目前,县里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执行825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执行608元/人/月。

老有所养是每位老年人的夙愿,此后,镇赉县将持续做好特困人员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高供养质量,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养老难,农村养老更难。服务成本高、康养服务不足、保障能力不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场地少,护理人才短缺、生活质量不高……农村养老服务面临重重现实困难,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难题,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为破局养老难题,全省各地做出了有益探索,努力在农村养老的生动实践中蹚出一条新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