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优化公共服务 推进吉林文旅更好发展

王莉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促进文旅事业繁荣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实践中,聚焦文化产品与旅游服务的共享优势,不断彰显文化与旅游公共资源配置效能,必将进一步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立足地域特点,打造更有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应当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通常意义上,公共文化服务包括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空间和阵地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发力点。要大力建设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及侧重老年、妇女儿童等群体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扩大覆盖领域和人群。着力将符合条件的群众文化空间、阅读空间等新型文化设施纳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依托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公益性艺术培训、展览展示、讲座、辅导等。要展现吉林特色,有效利用以“三地三摇篮”为标识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有效融合,推动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开展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全民艺术普及和长白山文化的传承等活动,创建具有吉林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加强非遗保护和文脉传承,壮大文旅经济。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在吉林文脉传承中创新运作方式,积极培育“文化遗产+”新业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媒介讲好吉林故事,通过旅游服务传递吉林声音。例如一些地区通过提炼非遗文化元素,与旅游线路有机融合,内容涵盖知名景区、老字号、非遗技艺、非遗美食,带领游客品味非遗文化、对公共场馆进行“沉浸式”体验,打开了旅游服务新窗口;还有的地方统筹考量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产业布局,一体谋划文旅公共服务场景,打造青年人喜欢的新空间,在旅游景区、景点及互动设计中植入剧本杀、青年戏曲沙龙等活动,既保留了景区和遗址遗迹的格局与肌理,又强化了年轻“驴友”的参与性,值得借鉴。同时,进一步强化资源配置,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融合发展,推动其向红色旅游、冰雪旅游、民俗旅游等方面倾斜,向基层延伸,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城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旅游景区、酒店、民宿等配备适宜的公共文化设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加大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力度,助推智慧旅游建设。以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引导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智能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支持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依法开发数字化文化产品,建好用好数字化服务终端,积极打造优质、智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平台。在文旅资源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便捷化消费上下功夫,加快智慧文旅建设步伐,立足地方资源特色,努力将粉雪基地、林海雪原、雾凇奇观、渔猎体验、养生温泉等塑造为文化IP,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兴业态,丰富惠民措施,激发百姓文化和旅游消费意愿,促进“IP流量”向“游客流量”的有效转化。要发挥各种文化体育协会组织作用,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和旅行需求。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