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巧手绘出富与美

本报记者 高鸿

了解农村、亲近黑土地、记忆乡愁……记录了现实版的民俗生活和农耕文化的农民画,让梨树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得到升华。出生在农民画世家的90后大学生钱璐,从吉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返回家乡梨树县孤家子镇,执着地传承四平市非遗项目——梨树农民画,建画馆、建基地,带领乡亲们通过民间绘画走向致富路。

守望初心 传承技艺

“梨树农民画”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爱好绘画的农民在农耕之余,将绣鞋纹样、家具烙画等绘画艺术融入生活。1991年,梨树县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钱璐的父亲钱洪满,是四平市非遗项目“梨树辽河农民画”“钱氏窗上斗鸡”的代表性传承人。母亲王洪梅“夫唱妇随”也小有成就,父母的作品在全国各类农民画展中频频获奖。受家庭熏陶,钱璐自幼喜欢绘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立志要把这种特色民间艺术品牌传承下去。

2016年,钱璐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艺术学院。其间,她的农民画在全国多次获奖。为了更好地传承农民画事业,她与父母创办四平市洪满农民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并建立农民画培训基地——农民画非遗传习所,走进校园、社区、村屯,开展农民画艺术公益传授培训。

2019年,钱璐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孤家子镇创建梨树农民画馆,设立梨树县“辽河农民画”项目为非遗扶贫工坊,参与文化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在全国农民画家论坛《让农民画家说画》上,钱璐代表全国青年农民画家发言,讲述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和民俗风格。许多大学生来到画馆进行短期实习实践,体验具有浓郁乡村风情的特色非遗。梨树农民画馆还与当地共青团、妇联合作,参与或举办体验农民画活动,弘扬家乡的特色非遗。她的公司成为共青团四平市委的“新兴青年群体筑梦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农业机械化替代了传统农耕文化,如今城市年轻人对乡村有一种陌生感,我们就是想通过农民画,把这种传统农耕文化还原和保留起来,给后代留下历史的痕迹。”钱璐说。

聚焦时代 寻求创新

2020年,钱璐从大学毕业后返乡,以公益宣传为己任,从事农民画、剪纸、窗上斗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业,热衷推介家乡黑土地特色文化,开展乡村振兴农村文化墙彩绘,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品牌。开展农民画馆和基地建设,设计开发农民画文创产品、创建网店和培养绘画人才,到各高校开展非遗传承项目推广。她的多幅农民画作品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艺术报》等线上展出,并受聘为“吉林巧姐”讲师,参加浙江民间巧女秀活动,让农民画文创产品走向全国。

2021年9月,梨树县孤家子镇被评为“吉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庆节期间,梨树县举办庆祝建党百年辽河农民画精品展,钱璐团队创作出反映梨树历史变迁和各时代印记的作品100幅,为家乡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百幅农民画长卷被新华社公众号推出,点击量突破150万;创作的又一百幅反映四平百年的农民画作品在英雄广场展出,为宣传推介四平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2年,钱璐入选“四平玉米推广大使”,梨树农民画入选“四平玉米”品牌包装,开启了进驻特色农产品包装之路,传统的农民画正在与新时代新技术相融合,进入到智能开发阶段。“让农民画与VR技术结合,通过非遗体验让农民画‘活’起来。”钱璐很高兴。

示范引领 面向未来

保护传统文化,促进非遗发展,钱璐及其团队成员,经常在网络平台开展农民画网络直播,先后举办了100多期“梨树辽河农民画”线下线上艺术培训,来自不同行业的数千名年轻人受益。在她发起下,钱璐一家已连续10年举办辽河农民画新春展示会。

在创业展业中,钱璐带着农民画创作者们,先后设计出3大系列10多种“梨树辽河农民画”文创艺术品,通过线上线下各类展会活动进行售卖,年销售额达80多万元,签约的农民画作者年均收入在5000元到4万元不等。她和团队的作品不但在国内获奖,还多次在俄、美、澳、日等地国际交流展览中列展,这让钱璐充满信心,看到了“梨树农民画”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