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好作品

文化吉林的别样意蕴

□吴雁林 刘云浩

吉林省,是中国“雄鸡版图”的“点睛之笔”,其建城历史可追溯至两千两百年前的西汉,这里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若以文化的角度观赏吉林,更是别有一番意蕴。

文化观吉林,看自然与人文交融下的生态文化。《山海经》中有言:“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典籍中的这座神山,便是如今的大美长白山。《周易》中对“不咸”有所解释,古汉语“不”通“丕”,丕者,大也,“咸”谓“泽”,即湖泽,“不咸山”就是“有大湖的山”。这里的湖自然是指天池。后来,《魏书》《新唐书》《北史》中又出现了“徒太山”“从太山”“太皇山”“太白山”等称谓,自辽代,名为“长白山”。它因其海拔高,从山下到山上,生态环境变化明显,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观,乾隆有诗“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一座长白山,不仅是自然奇景,更是承载了浓重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是辽、金、清等朝代的肇兴之地,因此时至今日,以长白山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依然火热。除了长白山,吉林省还有广袤的森林和湿地,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大水系纵横交错,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许多珍稀物种的家园。吉林的生态文化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已形成了“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相处原则,无论是古老的渔猎文化,还是现代的生态旅游,都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理念。

文化观吉林,看传统与现代交融下的农耕文化。吉林沃土,自古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华文化源自农耕文明,吉林人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尤为突出,在这片土地上,农耕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查干湖的冬捕,可谓是吉林农耕文化的缩影:每年冬至前后,渔民们穿着厚重的皮袄,挥舞着冰镩,在查干湖的冰面上开凿冰洞,将渔网撒入冰下。以古老的渔猎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吉林黑土地,被誉为“地球的黑金”,因其土壤肥沃,养分丰富,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之地。这里稻谷、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茁壮成长,吉林人民以勤劳与智慧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既藏粮于地又藏粮于技,展现了新时代现代化的农耕文化。

文化观吉林,看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民俗文化。吉林省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既有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汉族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下形成的新样态。这片土地上汉、满、朝、蒙、回等多民族和谐相处,从饮食、服装、建筑等方面都进行了独特融合。就如吉林的烧烤独树一帜,其中正是融合了多民族的烹饪手法,取其精华,独成一家。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造就了吉林省众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技艺到节庆习俗,从歌舞表演到工艺创作,每一种表现形式都展现了吉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观吉林,于巍巍长白山顶,看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于滔滔松江水畔,听涛声千年人文传承。在自然风光中、在现代都市里,沿文化脉络,寻一处别样意蕴,你我既是文化的感受者,亦是文化的传承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