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发展实践中,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通过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助推不同产业间交叉融合发展,持续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更好绘就乡村发展新“丰”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以改革优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配置。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配置优化方面下足功夫、深挖潜力,同时要稳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调整生产力布局,做好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的大文章。要进一步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充分调动土地资源要素生产动能,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资本要素配置上,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财政关于支农方面的支出比例,向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倾斜,同时完善乡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推进农业保险改革,更好抵御市场经营风险,持续增强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劳动力要素配置上,加快完善人力资本市场,积极培养与引进各类人才,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人才的体制机制,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强化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发掘农业的文化属性、生态属性,积极发展融合化新业态,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文化旅游、乡村康养产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等,不断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步伐。
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提升。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是关键一环。通过高新技术渗透农业生产各相关领域与行业,努力形成生态农业、精准化农业、智能型农业等多样化的新型融合业态发展模式。要加强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重点难点问题,打好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培育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并以此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推动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提升产业融合水平提供有利条件。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更好发展,更新市场营销模式,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应用,降低农业生产和销售成本,切实提升农产品市场经济效益。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建立科创联合体,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提高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融合主体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大力培育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市场主体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和规模,必须全力打造产业融合生力军,培育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要高度重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引领更多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健全和完善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动机制,在保证企业经营利润的同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其更好分享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以此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动互促,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加强乡村教育工作投入,全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产业融合积蓄更多力量。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服务保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支撑,周到细致服务是重要保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投入,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品质等级的乡村道路;积极发展农产品仓储运输业,加快农村物流站点的布局建设,打造完善的物流系统,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全面推进乡村互联网建设工程,搭建信息化平台,同时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保障。产业融合涉及多部门、多主体,需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服务功能,转变思想,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强部门间沟通协同。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产业融合发展整体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产业融合规范化、合理化发展。构建和完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快速、健康融合发展,进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