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文化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祖述

本报记者 张丹 郭悦

彭祖述艺术馆内松花石样板石整齐陈列 (资料图片)

走进位于长春市生态广场一隅的彭祖述艺术馆,一种东方文化的雅致和神韵扑面而来,集书法、篆刻、微刻、雕刻、诗文于一体的108方松花石砚有序陈列,紫、绿、黄、彩、黑、白等五彩缤纷的近300块松花石样板石蔚为壮观……

世间万物,花有开谢,树有枯荣,最平平无奇的就是石头。是什么让石头熠熠生辉?是什么让松花石再现高光时刻、举世瞩目?是什么让松花石文化产业正成为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答案,从一位九旬老者的身上可窥一二,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彭祖述。

1990年,彭祖述退休后,便开始全情投入石头的艺术世界,以刀为笔、琢石生花,把退休当作自己第二青春的开启,将自己一生在艺术上的学习积累陆续转化为创作,以十年左右时间跨度为一征程,屡创佳绩,成为从长白山谷中跃出的一匹黑马,登上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

匠 心

一人一石,相互守望

无砚难以书墨,无心难雕精品。坐在轮椅上的彭祖述,虽然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在不到1米长、却细细密密地微刻了2万多字儒家经典的《论语》砚前停下,告诉记者:“我在刻《论语》的时候,用两只手推着,一个字一个字刻出来。刻到难处,我经常到旮旯儿去,大吼几声、大哭几声,释放一下自己的郁闷和苦难,然后回头继续刻。”这是他一生中费心、费力、费时最多的作品,每天坐在那里,一刻就是15—16个小时,至今腰难以直起、手指变形、视力模糊,却无怨无悔。

“微刻是微小的,但作品是宏大的,我把书法、篆刻、微刻、文学诗词都揉到作品中。”彭祖述的微刻作品宏微互补、微中见宏,同时融入了我国北方地域文化特色。如今,“彭氏微刻”已被列入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创新耗神,石刻耗身,唯有一颗匠心恒久不变。提起创作,彭祖述感慨万千。“我记得有一次,上浙江阜山选取石头,沿山小路就1米多宽,有一个豁沟,上面铺满了败叶,我一脚踩到那就摔下去了,下面是深不见底的石崖,我当时失去了意识。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东西在脸上划的感觉,我命大没死。”醒来后,向导劝彭祖述就地折返,彭祖述说:“不回去,我要的石头还没找到呢!”

“发现块好石头,我就抱回来,晚上搂着睡。”彭祖述对石头的喜爱接近痴迷,他遍寻寿山、青田、巴林、昌化鸡血等82块珍石,创作大型微刻石书《石头记》,每回一石,外加序言、后记,共计微刻60余万文字,将书法、篆刻、微刻、文学诗词四门艺术集于一石,使其交相辉映,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创 新

让石头活起来,熠熠生辉

2009年,在刻松江石百砚选石头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松花石更多的可爱之处。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吉林省特有的松花石色泽丰富、质地细腻,每一块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观。“我省松花石的品种这么多,石质这么好,是我们自己地域的产品,我想带动大家把松花石推出去。”彭祖述说。

然而,在石头上微刻和做砚台是两回事,不懂就学!彭祖述到山东、安徽、江西、广东、甘肃等全国各地拜访国内砚界大师,走了2万多公里,了解情况、学习长处、提升内涵、再辟蹊径,探求当今制砚的创作规律与发展。

为了推广家乡奇石,打造松花石品牌、振兴松花石产业,彭祖述以毕生之努力,追寻、挖掘砚雕技艺,制作出《松花石百砚》。作品分为九大系列,传承有序,件件有神有魂、有文化内涵,是让人震撼的可以传世的艺术珍品。

2017年7月,在彭祖述艺术馆开馆仪式暨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员对松花石百砚作品大加赞赏,给予高度评价。中华砚文化联合会名誉会长刘红军称赞道:“彭祖述先生是一位复合型人才,其作品独树一帜,他的模式不可复制,他的砚艺起到引领作用,精神示范效应是巨大的,意义非凡。”彭祖述的松花石砚,在讲求实用性、艺术性的同时,十分注重体现思想性,既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传扬,也有结合现实生活的寓教于艺,还有对新时代新理念的艺术性诠释。“如果说《石头记》微刻是艺术再创作,百砚系列则是我们创作创新的成果。”

“一个人活一生不容易,来去匆匆。如果能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抓住一项工作,从始到终把它坚持下来,能给后代、给国家留下点东西,这一生就足矣。”彭祖述创立的“彭氏综合石刻艺术”,以新的色彩、新的气质、新的面貌、新的艺术形式面世,形成自己具有综合性的艺术风格,从而使沉默的石头有了语言、有了生命、有了灵魂。

传 承

推广家乡文化,生生不息

“整理出版《松花石谱》,是松花石产业持续发展、品牌价值提升、经济效益增加的基础建设工程,其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甚至大于我的松花石百砚系列。”彭祖述为创作松花石百砚收集石料的十余年间,积累了大量不同矿脉、产地丰富多彩的松花石,并邀请十多名专家共同鉴别、整理,甄选出近300块松花石样板石,同时将百余个品种及矿坑产地进行梳理,经过切割、打磨、修光后呈现给世人,他“投石铺路”,希望为家乡松花石产业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多年来,彭祖述持续推动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先后带出了彭沛、郑喜砚、张世林、李兆生、李俊鹏、蒋守信等20多位徒弟,他们多数成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并在砚雕事业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多次获得金、银奖。而且他们也各自有自己的学生,在工艺事业上都作出一定的成绩,成为吉林省工艺美术方面的骨干。

为传承百年技艺,坚持守正创新,吉林省彭祖述艺术馆也在不断发挥作用,不定期举办书法、篆刻、雕刻等公益性培训班及非遗研学活动,并多次到大学和各地市举办公益讲座,先后参与建立松花石雕刻实训基地、创新实践基地等机构,赴新疆、深圳等全国多地推广“彭氏微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彭祖述正在用他的艺术表达,将具有我省特色的松花石文化产业推向更大的世界,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双手为我省松花石砚铺出一条走出吉林、走遍全国、走向世界之路。而他的成就,也是我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生动实践。

“用心血来写、刻、作,形成一个作品,用来感化别人,这是我们艺术家应该做的。把自己的心血都揉到作品里,百年之后作品还存在,说明血液还在继续流动。”彭祖述话语坚定、目光执着,“人一旦有了一生的追求,必然产生一种执着,这执着的精神会控制你,不怕一切牺牲和困难,总要把它干到底。这种力量从哪来?很难说,就是要完成一件事,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了,你就会体验到,我在这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如今,这位耄耋老人一直没有停止对艺术追求的脚步,92岁的他每天仍在为了能给家乡留下更多传世作品而努力工作着。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