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细追踪问效“后半篇文章”,既是工作落实成效的保障,也是对人民群众的真正负责。追踪问效当斩钉截铁见真效,敢问效、真问效、常问效,确保有始有终、善作善成,切实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厘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作开始时快部署、强推动,最后却没了“下文”、不了了之,问题就在于问效末端未贯通。做实做细追踪问效“后半篇文章”,既是工作落实成效的保障,也是对人民群众的真正负责。追踪问效当斩钉截铁见真效,敢问效、真问效、常问效,确保有始有终、善作善成,切实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厘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有效落实是政策成功实施、工作出色完成的关键。日常工作中,个别地方或单位把政绩寄托于速成的捷径,造“盆景”而荒“田地”,只追求“眼前一亮”,看重短期效益,导致弯道超车“翻车”,“暖心工程”成为“烂尾工程”,长此以往易催生有始无终、敷衍了事等不良风气,不仅阻碍工作落实,更破坏政治生态。
落实从“纸面”到“地面”,离不开跟踪问效机制发挥作用。追踪问效决不能像“断了线的风筝”,必须增强走深向实的“咬合力”。树牢求真务实理念,既看全程、也看细节,既看门面、也看角落,对起步筹划时就自降标准的要“回炉重造”,对举措不扎实、成效不理想的要“补课复读”,重点攻坚落实不严、流于形式等问题,以一轮接一轮的对标改进、督促推动,固底板、补短板,绘出事业发展的“上升曲线”和情暖民生的“微笑曲线”。
常抓才能长治,常态才能长效。追踪问效当发挥“常态体检”作用,抓常抓长、久久为功。把“定期问”和“下去摸”相结合,把“建清单”和“验清单”相结合,促使责任单位盯目标扛责任、抓整改促落实。要深入摸排情况、专门跟进指导,通过线上反馈、问卷调查、实地察看、群众评价等方式,对前期打下的基础、解决的问题、办理的事项开展“回头看”,跟踪掌握动态。坚持问题导向,长期盯、反复抓,以经常性看、定期性问、针对性纠偏督导去纠风治弊,防止落实环节层层衰减、落实力度蜻蜓点水,确保过程不走样、执行不偏移。开展专项整治,逐条对照查找中发现的薄弱环节、短板弱项,深剖问题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节点、及时对账销号、健全制度机制,持续推动问题“见底清零”,把责任链条压紧压实。
追踪问效既“栽花”也“挑刺”,刚性兑现奖优罚劣,如此方能形成有压力、出动力的整体氛围。必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有为者有位,把抓落实成果作为硬指标。对工作完成好的、推进快的、成效突出的,优先推荐评先评优、职级晋升和提拔使用,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反之,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明确、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开展提醒谈话,进行严肃处理、通报问责,增强各级干部抓落实、抓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