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评论

在“国潮”中看见不一样的中国

秦九鸿

相比于“灌输式”“被动式”“机械式”的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这也是新时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一环。不仅要在形式上“吸引人”,更要坚持“内容为王”激活文化前进“源头活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格局。

近年来,“国潮风”四起,跨越山河,走向世界。不论是江南水乡的“一袭青衣”,还是西部大漠的“敦煌飞天”,还是巴黎街头的“汉服走秀”,国潮风正润物无声走进人民的心间、世界的角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热出圈,成为今天线上线下人们竞相追逐的“爆款”,我们也在“国潮”中看见了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中国。

“国潮”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更是一个时代文化潮流的符号。真正的“国潮”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从前些年“只此青绿”“唐宫夜宴”激发大众共鸣,到“村超”、“村BA”的出圈出彩,到近期“何以中国”“我的阿勒泰”热度攀升,诸多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创作根基的优秀作品交替冲击着观众的视野,在互联网多元文化信息交织的今天,给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赋予别样的色彩。透过现象看本质,“国潮风”爆款的背后,是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和情感共鸣,是一份民族情怀,是一种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智慧和道义支撑,内涵、定义中都包含着文化的因素。文化润物无声,却时刻存在,影响深远。相比于“灌输式”“被动式”“机械式”的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这也是新时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一环。不仅要在形式上“吸引人”,更要坚持“内容为王”激活文化前进“源头活水”,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格局。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如何让“国潮风”持久走出节奏感,必须要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高扬中华传统文化旗帜,坚守中国文明的文化立场,彰显时代中国的文化优势,牢牢守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和“魂”。另一方面,要增强历史主动,在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立足实践实际,因地制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活水”,继续在中国大地上探寻开辟“国潮”文化的升级之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强基聚力赋能。

国潮风起,山河壮丽。过去我们在苦难中披荆斩棘,是因为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强大支撑,现在我们在清醒坚定中正视当下,创新发展属于这个时代的“国潮”。展望未来,我们以奋斗的确定性应对前进路上的风起云涌和不确定性,以思想之光点亮导航灯塔,以实干之为打破险滩障碍,必将铸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推动中华文明走上新高度、创造新纪元,在未来看见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伟大中国。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