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南有石林,北有泥林。您还别说,2015年的盛夏,正赶上国际自然基金协会在乾安大布苏泥林主办的一次大布苏泥林文化品牌战略专家座谈会,刚从海外留学回来的我,在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工作,正好还没能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受有关专家的推荐,首次以科学研究者身份参加了这次盛会。从那时起,我走进了泥林,并被它旷世独立的气质深深吸引了。
泥林,因其处在大布苏湖东岸,又好像锯齿一样,形似狼牙,脉脉相连,贯穿南北,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狼牙坝”。说到泥林,就不得不说大布苏湖,因为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大布苏泥林“狼牙坝”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冲积湖积平原最低处,吉林省乾安县境内,距县城35公里处。大布苏湖东岸分布着独特的泥林狼牙坝,属假喀斯特地貌,泥林是在晚更新世断陷盆地上发育而形成的。
从水文地质学角度说,泥林狼牙坝地质地貌景观是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地下水、风力及地形等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布苏流域并没有稳定的河流,大布苏湖盆西南角,有一个巨大的缺口,有文献记载那是霍林河古河道,由于霍林河是游荡型河流,现在的霍林河已经改道注入查干湖,故而这个缺口已经没有河水注入了。大布苏湖东岸有4条冲沟,规模较大、季节性很强,形成了泥林地貌;西岸有10条冲沟,冲沟较小,泥林地貌并不明显。所以说泥林是指大布苏湖东岸,不包括西岸。靠近湖岸及湖底有大量的上升泉,泉水汇集形成的溪流以及上升泉成为湖泊的主要补给源。泥林狼牙坝构造主要发育在湖东岸的坡洪积台上,洪积台高程约160米。在地下水潜流的侵蚀作用下,顶部土层塌落,形成了落水洞,随着落水洞的不断垮塌、扩大,相连成片,再加上我国东北部的冻融作用,加剧了潜水渗透破坏程度,于是便形成了大布苏湖东岸“狼牙坝”地貌。
要看清狼牙坝,必须走进谷底。狼牙坝沟壑纵横,层峦起伏,数以万计的泥柱如林,如狼牙交错,连峰接岭,土壁陡峭,形状各异。更有阵阵寒气逼人,大有幽谷深渊之感,稍不注意,就会掉进沟里,仿佛穿越到了2万年前,与巨大的猛犸象遭遇,与披毛犀对峙,再在剑齿虎的威逼下落荒而逃。
泥林是一种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但它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加强对泥林保护区潜蚀地貌的研究、查明泥林边坡破坏类型并对潜蚀机理开展深入研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保护泥林地质景观和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从景观角度说,泥林是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站在大布苏湖滨东望,泥柱泥锥林立,个个以站立的姿态傲视苍穹,这些鬼斧神工的泥雕,一批批悲壮地倒下去,又一座座拔地而起,不到泥林,你就不懂什么叫狼性的顽强。
从考古的角度说,泥林东北角的“夙”字井,是猛犸象化石出土的地方,经历了亿万年的沧海桑田。曾经的巨象成群,已经变成世界罕见的古化石。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这些动物会在同一个地方生存?
从科研探秘角度说,如今的泥林——大布苏湖汇集了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古细菌学者、古气候学者和水文地质学者在这里考察调研,并已经成为吉林省的科普基地;泥林还吸引着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探秘者,诸如:大布苏湖底的“大酱缸”究竟有多深?湖底打捞出来的怪石究竟是地产的还是洪水搬运来的?大布苏湖可不可能是泥火山的喷发口?是什么原因导致猛犸象突然灭绝?“大钱山”除了大钱还有没有辽金时代的宝藏……一连串的神秘现象吸引着无数的求知者不断探求。不仅如此,吉林大学的科研团队还在大布苏湖流域发现了富锶兼富偏硅酸弱碱稀有矿泉水,这里真是一座宝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