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信仰追求和道德品格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神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政治合格、思想过硬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要用好用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对照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与育人需求,充分挖掘其中的精神“养料”,厚植思政教育的文化底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人文思想、精神观念等还是培育新时代建设者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沃土。例如,“仁爱、和睦、诚信、自强”的人生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好学态度,“天人合一”“中庸和合”“厚德载物”的自然观、道德观等,都能够为我们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有益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影响。面对当今世界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意识形态交锋博弈复杂态势,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养分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尤其是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里,意义重大。必须强化认识,引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精华内容,持续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继而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助力培养坚定的爱国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培植了厚重隽永的爱国情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忧国忧民的真情表达都是强烈爱国情怀的最好体现,也是激励新时代建设者们报效祖国、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潮的“营养剂”。要将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充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讲好历史发展中的爱国故事,引导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真切了解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文化渊源、精神特质和价值规范,提升对民族和国家的情感认同。充分运用传统文化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契机,创新开展活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蕴含爱国主义情怀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文化的方式讲清爱国之理、砥砺爱国之志、激发爱国之行。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涵养新时代建设者的道德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涵养身心、修己安人、兼济天下的丰富智慧,千百年来不断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要将其中的道德涵养因子持续植入思政教育中,引导广大建设者在学习工作中更好传承道德精神、净化价值理念、涵育浩然正气,构建完善人格、铸就高尚品格。在思政教育中要强化志向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深刻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深远意义,引导其以天下为己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努力培养建设者们的道德修养,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思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行为准则,仁爱友善、重义轻利、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念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中汲取营养,努力形成崇德向善、正直有为的道德情操。引导广大建设者严于律己,更好领悟“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的深刻含义,以慎独慎微、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态度来塑造自己,持续打牢道德防线,坚守好道德底线,夯实道德基础,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努力为强国建设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奋斗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儿女的成长壮大、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自强不息精神的滋养。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是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需要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更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养分,用以指引我们在实践中持续攻坚克难,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要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等古训和优良传统观念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用好思政教育平台,将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敬业诚信职业精神、知耻而后勇的立世精神等融入其中,引导社会主义建设者们深化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认识,了解其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并以辩证、系统、创新的思维和开放包容的理念,持续守正创新、拼搏奋进,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的奋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