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洮南市公安局富文派出所荣誉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列在玻璃罩内的一面红旗。这面红旗是1959年,在全国公安检察司法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授予富文派出所的,它所承载的荣誉在白城公安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老一辈富文民警秉承着“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让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群众中,服务着一方百姓,守护着一方平安。如今,新一代富文派出所民警秉承优良传统,积极投身“警地融合”“警民融合”社会基层治理新实践,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上探索打开群众心结的新途径,形成了“警情当家事、警区当家管、警民成家人、警风成家风”的新时代“富文经验”,擘画出一幅“警民鱼水情深”的崭新画卷。
警情当家事
2023年,吉林省全面推行“警地融合”“警民融合”“社会面协同管控”三项新机制,洮南市公安局在传承老一辈富文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实现民警“下社区”变为“在社区”,社区警民关系不断融洽。
富文派出所把辖区比较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社区、司法、法院“警地融合”成员单位等群体纳入调解联盟,让“最了解”与“善调解”一起发力,建立矛盾纠纷每日预警研判机制和纠纷联调机制,常常在化解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上探索出最优解法,不仅拉近了警民关系,还有效破解了治安难题。
“我是2002年到富文派出所工作的,以前,每天骑车十几公里巡逻、走访,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时任富文派出所副所长、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姜海洋回想起自己在富文派出所14年的经历时,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历历在目。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富文民警经常下片与群众唠家常、处感情,摸排掌握矛盾纠纷,鼓励群众反映问题,真正做到辖区情况“一口清”。几十年来,富文派出所坚持将警民互动作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手段,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和需求。
富文派出所探索推行“1个中心、2个依靠、3个排查手段、4个工作要求”为核心的“1234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着手调解因漏水、停车等小矛盾引起的邻里纠纷。今年年初,他们将工作拓展到线上平台,自主研发了“连心桥”微信小程序,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网格,群众“指尖”反映纠纷诉求,民警“在线”征集社情民意,每日发送至小区业主群、网格管理群、行业联系群,累计收集群众各类诉求271条,及时化解纠纷271起。
2023年10月,家住富文辖区平房区的李大姐发现:邻居杨大娘将拾荒来的垃圾废品堆放在两家共用的胡同内,不仅气味刺鼻还严重影响出行。对此,李大姐多次找杨大娘理论,两家因此也产生积怨。李大姐将自己的“烦心事”写到了“连心桥”微信小程序上,民警看到后很快将双方请到调解室。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深入交谈,最终这场持续半年多的邻里矛盾得到妥善化解。不仅如此,民警到杨大娘家回访时还发现,房子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后几经沟通协调,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民警为杨大娘申请了危房置换。今年5月,杨大娘如愿地搬进了新楼。
警区当家管
20世纪50年代,洮南市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老当益壮老黄忠,阵阵不落穆桂英,男女老少齐出动,发现漏洞及时堵。搞得治安大转变,流氓盗窃胆又寒。”评价的就是富文派出所的两支巡逻队伍。
“如果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就此生无憾了!”今年7月,富文派出所民警来到96岁高龄老人赵桂兰家中,帮助她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世纪50年代,赵桂兰带领巡逻队积极参与治安防范,因工作成绩突出,群众亲切地称她为阵阵落不下的“穆桂英”。从此,她所带领的治安巡逻队也被称为“穆桂英巡逻队”。
1959年,第一任富文派出所所长胡全文发动治保干部、热心群众组建“老黄忠”“穆桂英”巡逻队,成为群防群治的早期实践。
现如今,富文派出所依然坚持和发扬专群结合的老传统,深化社区警务团队建设,发动辖区群众、“三老”人员等不断充实“老黄忠”“穆桂英”社区巡逻队,坚守入户登记、见人知情,活跃在辖区楼院、集贸市场,与公安民警一道共同守护平安。4月6日,富文辖区发生溜车门盗窃案,民警缜密侦查很快锁定嫌疑人,并于当晚,被警惕的“老黄忠”巡逻队员发现,联合民警和热心群众将嫌疑人成功堵截抓获。
富文派出所还传承老一辈演绎“四防剧”经验,在洮南市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占地面积80平方米的隆德社区警校,向辖区群众演绎新时代“四防剧”,有效提升群众自我防范能力。2023年8月,隆德社区警校正式“开学”,辖区物业、保安、个体户、学校师生等60余名参观人员走进学校,亲身体验“五防”宣讲、思政培训、视频授课、实操演练等功能区。建校以来,富文派出所已组织培训30期,参观500余人次,涉及反诈、禁毒、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防盗等多个领域。
警民一家人
在富文派出所史馆里有一面荣誉墙,上面挂满了锦旗和感谢信,这里是民警心中的至高荣誉——从50年代的“爱民月”行动,到80年代的“三老”进家门,再到90年代的上门安装防盗门、防盗窗、防盗锁……一茬又一茬的富文派出所民警身体力行,不断创新推动服务措施迭代升级。
为了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富文派出所消除以往节假日窗口服务“空窗期”,开通全年365天“无休”服务窗口,并针对非警务服务事项与107家机关单位建立协作机制,现场可帮助群众联系责任单位,有效节省了群众办事成本,累计办理业务613笔,帮助群众联系办事单位72次。
“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群众一事不便。”这是富文派出所的“秘诀”,他们将百姓视作家人,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富文辖区孤寡老人较多。民警在社区警务室增设居民房屋、车辆钥匙寄存服务,并主动当起群众的“房门钥匙保管员”;推出专用便民服务车,为辖区行动不便、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24小时叫车服务;与社区卫生院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为困难群众争取免费体检。
年近七旬的宋大爷就是受益者之一。10年前,宋大爷因病导致下半身瘫痪。老伴儿十年如一日照顾饮食起居,但随着年岁越来越大,加之家中经济条件不好,老人始终没有轮椅。富文派出所了解情况后,积极组织民警辅警自行筹款,购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赠予宋大爷,还推着他到社区医院做健康体检。“有了轮椅,我终于可以走出家门了!”宋大爷难掩激动,拉着民警的手不断表示感谢。
家风促警风
20世纪80年代,老一辈富文民警将授予红旗的5月作为每年传统教育月,开展集中学习活动。进入新时代,富文派出所陆续推出“廉洁家书”、民警微党课、主题党建教育日活动,高标准建立所史馆,打造入党、入警、出生“三个生日”墙,用融于日常、渗透于心的教育,激励民警把忠诚融入血脉,营造风清气正的警营生态。
“作为警营夫妻,我们要携手前行,保持廉洁本色,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任务,做彼此最坚强的后盾……”爱人刘天在写给富文派出所民警王一然的廉洁家书里这样写道。富文派出所动员民警辅警家属开展“廉洁家书”活动,45份家书拼成的“廉”字挂在所内,时刻警醒每一名民警辅警廉洁奉公,为民服务。
前不久,富文派出所组织群众代表、企业代表、监督员召开座谈会,在4个社区设置意见栏,24个小区设置意见箱,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逐一开展核实整改,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条,采纳整改问题32个。同时,他们不断强化从严治警措施,坚持管建并举,建立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组织督察、纪检、政工部门动态开展警规警纪检查,持续监督民警辅警“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促进全警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着力锻造“律令如铁、执纪如钢”的队伍。
如今,富文派出所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人民满意派出所”、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等荣誉称号,荣获集体三等功3次,70余名民警作为先进典型被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