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评论

把文化惠民变成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柳 五

“吉林的晚上太惬意了!晚风、音乐、花香、草地,这一切都让我好喜欢,好放松!下次有机会,我一定再来吉林!”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被一场惬意的夜间户外音乐会吸引了。这场让人心驰神往的音乐会,是今年“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的一场户外主题演出。以清爽22℃夏天破题,在连续26天里,“精彩夜吉林”150余场消夏文艺演出在吉林省各地次第登台,以常态化、全天候、多形态的演艺内容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近悦远来、向“吉”而行,带火了消费,燃旺了经济,提升了人们生活品位,更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富”起来,是时代发展的选择,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并且逐步呈现出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老百姓的钱袋子要“鼓”起来,精神生活更要“富”起来,这就要求文化惠民要焕发持久的魅力和活力,创新形式和内容,在与时俱进中转变,在顺应民意中思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文化惠民这出“好戏”中,各级政府不仅要营造出“送文化”的浓郁氛围,还要激发出“种文化”的内生动力,通过不断推进文化惠民供给侧改革,精准提供群众最喜爱、最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做好文化惠民,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文化建设为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生活,怎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将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只有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做好文化惠民,要努力将优秀文化送到群众身边,送到群众的心坎儿上。各种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如我们所熟知的“文化三下乡”“文化进万家”,以及已经持续几年的吉林“消夏文艺演出”等活动,很好地解决了文化的“送”与“需”,为优秀文化和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搭建了良好平台,文化惠民也成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的重要文化载体。在多搭台、搭好台的同时,还得唱好戏,让好戏常演不衰,必须多方合力,多投入、优硬件、建载体。要大力发展文化培训基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演出,让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紧扣大众需求,并实现与老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实打实地推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文化惠民直抵心头,还需要全省各地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不断转变思路方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坚持将文化活动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持续输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让群众在乐享文化大餐中感受浓浓的本土文化“味”。吉林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我们有能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多角度、全景式展现文化自信和时代魅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