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如一条信息高速路,为群众提供了广阔的发声平台和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同时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了解民意的重要桥梁。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空间也逐渐成为形式主义的滋生之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削弱了网络群众路线的实际效果,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纠治,助力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让网络成为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工具。
网络群众路线的内涵深刻而广泛。它要求我们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开放、高效的平台,深入群众,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真实声音和民意诉求,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和关切,有效推动各类问题的实质性解决,进而不断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助推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打造。同时要看到,在落实网络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中,我们面临着“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严峻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一些部门或个人单纯“走过场”,只在网络上回应群众关切,实际上并未真正深入了解和解决问题;有些则“应付差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还有些人沉迷于“数字业绩”,片面追求网络数据的增长,而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求;更有甚者,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其词、误导群众。这些用“从群里来,到群里去”替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键对键”替代“面对面”的行为,不仅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阻碍了群众诉求的有效解决,助长了不正之风,对网络群众路线的深入实施构成了严重阻碍。
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克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需要全方位推进相关要求措施落实落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提出明确要求、作出详细部署,必须在实践中强化落实。教育培训方面,要努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网络素养,持续加深其对网络群众路线内涵的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如此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避免形式主义。在制度机制建设上,应进一步完善相关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并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助力走好网络群众路线。要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强互动交流,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并及时做好回应、推动问题解决。
“指”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克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必须标本兼治、多措并举,需要动真碰硬、强化整治。要持续树立崇尚实干、讲求实效的鲜明导向,站稳人民立场,以钉钉子精神严抓不放、常抓不懈,把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指尖事务”中解放出来,让其甩开手、迈开腿,轻装上阵、走到群众中间去,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现实困难,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赢得百姓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