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东北风

“十八拐”今昔

□谭 华

这里说的临长公路,是指331国道临江至六道沟65公里这段老盘山公路。曾经的临长公路,长!车辆运行近一小时才能爬过的“长尾巴岗”;临长公路,甩!有“阎王鼻子三瞪眼”的“五盘道”;临长公路,险!有令人生畏的“十八拐”镶嵌在山崖缝隙里,像银蛇钻丛入灌,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但凡是走过这条山路的人,都对它提心吊胆。

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打通奉天至长白公路,朝廷诏令人力物力,在老岭上打开一条通道。是年6月26日,由长白知府张凤台、临江知县李廷玉主持施工,“洽徒数百役,栉风沐雨,宿露餐霜,毡冰幕雪,依树围山,数月之间,斫树千万株,开道十八盘,架桥梁大小百余”,终于10月竣工通车。这是长白至奉天第一条走出大山的公路。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当地质队勘探并开采“临江铜矿”时,于1958年5月至12月在老路基上巧妙地避开悬崖峭壁,利用“Z”字形盘道来降低路面的坡度,于是,“五盘道、十八拐”便成了“临长公路”上的一道风景。

这条山路几乎都在山脊上迂回而行,穿过十多条鸭绿江二级支流,像一条舞动着的丝带飘落在长白山熔岩台地鸭绿江切割地段上。“山梁有多高,白云压山腰;斗胆往下望一望,大江就像线一样。”路基没硬化,晴天灰尘四起,雨天坑洼深陷,冬天冰雪打滑,可比蜀道之难。

山路多弯,上山跑不动,下山不敢跑,尤其是多连转的大角度弯道,不但考验汽车性能,还挑战驾驶人的技能、智慧、胆量与体力,令多少司机胆寒。最险要的路段叫五盘道,连续有5个急转弯,类似人的胳膊肘。当地老百姓这样形容:“要问山路险不险,阎王鼻子三瞪眼。”尽管如此,这条交通运输线一走就是四十余年。

1974年4月初。那年的雪下得特别大,17岁的我跟随父母迁居到高山台地——临江错草顶子村(海拔780米),第一次经历那令人心惊胆战的盘山路。

下了绿皮火车,匆匆乘上临江铜矿的唯一一辆长途大客车。这条山路沿山势凿山而成,随着山路的逐渐上升,形势变得险峻起来,山势崎岖,曲折急转,像一条见身不见首的大蛇在蜿蜒爬行,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握紧把手。大客车轰鸣着,蜗牛般爬行了40多分钟才算上升到“长尾巴岗”山梁。此时,眼前豁然一亮。回看崖下,分不清是云是雾在山中缭绕,若隐若现的民房就像失落在山谷的火柴盒。过了西高家开始下岭了,刹车声不绝于耳。到达烟筒沟时,路窄多弯、时急时缓的车速让我晕车了。下行到沟底,是四道沟公社所在地,有乘客上下车。从坡口村又继续上岭爬坡,穿行在茂密的树林中。当两车相遇时,只得头顶头小心翼翼地退到路面稍宽的地方才能会车。大客车就像一只小船,在山坳幽谷里从一个山头漂向另一个山头。

这条山路很险峻,坡陡弯急,而胳膊肘似的连续十八拐,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驾驶员稍有不慎,就有冲下山崖、车毁人亡的危险。说它弯多,有人曾好奇地数过,这一路有180多个弯,上岭和下岭就有十几公里;说它险,是因为盘旋在半山腰,山高千尺,壁悬万仞;说它奇,是山深谷幽,怪石嶙峋,奇峰叠嶂;说它美,是山中云雾缭绕,林木葱茏,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

两小时后,大客车总算爬上梨树岗顶。司机找一宽敞地儿让快要爆炸的水箱冷却一下,我也跟随大伙下车。极目远眺,山峰峻峭,云雾缥缈,让人心旷神怡。有人告诉我,这里叫驮道沟(也叫望江楼,是后来发现“神龟湾”的观景点),海拔700余米。那谷底白色带子就是中朝的界河——鸭绿江。脚下是悬崖,深渊。

站在此处,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远视野。据说这“望江楼”是长影的外景拍摄地,许多影片都在这里取过景。

历经四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临江铜矿时,已过掌灯时分。拎着大包小裹,趁夜色、顶寒风、踏积雪,搀扶着小脚的母亲,攀越八里地的盘山雪路,直奔错草顶子南岗头的大姐家。一路上,凛冽的寒风夹着残雪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让我领教了长白山春寒的厉害。

1979年隆冬的一个午后,就读师范学校的我放寒假回家,未赶上去错草顶子的班车,经熟人介绍搭乘去长白县的顺路车——大解放。一路上,发动机嗡嗡作响,不堪重负。这一幕,不禁让我陷入沉思:人生如此行,一路艰辛,一路风雪。人在寒门,穷则思变,土坷垃里寻梦,冰雪中挣扎。贫困、磨难的生活催生着我发愤图强,凭借勤奋、刻苦和努力,才争取到高考进校门再学习的机会……

天上落雪了,还刮起了小风。

突然,前方急转弯的悬崖处闪出强光,一辆重载大货窜了出来!师傅紧急鸣笛、刹车。这一脚也许踩得狠了点儿,车辆明显侧滑,整车向弯外偏离,两车在相距不到3米处停了下来,我猛向前一趔趄,吓得心脏剧跳不停。车停稳后,我下车看到大解放右后轮都侧滑到路基外悬空着,真可谓命悬一线!

“一条山路千里长,不是上岗就下岗。山路直线道路少,不是绕山就贴江。”盘山道让我惧怕,每次经过都像丢了半条命那样胆寒。曾不止一次地想过:何日能走上宽绰、通衢的大道,再也不用经危历险了……

山还是那座山,但平添了俊秀玲珑;路却不是那条路,曾经惊心动魄的“十八拐”已经被一条沿途风光无限,一边是鸭绿江的风情万种,一边是独特的异国风情的小康之路所代替。2000年秋季,我乘轿车去错草顶子看望姐姐,走的是新修的沿江柏油路。沿途我贪婪地注视着迷蒙的山路,弯弯曲曲,仿佛一张神秘的画卷。山路平坦而宽阔,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映照在脸上,温暖而宁静。我沉醉在自然的气息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以前,从临江到六道沟、错草顶子,走盘山公路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如今溯江而上的柏油公路通直、宽绰,车程仅需一个多小时。沿途犹如置身于百里画廊,尽赏一江两国风光,再也不晕车了。亲身体验了时代的进步,深感生活越来越好。

途中休息,站在柏油路边仰视昔日山坡上那条老盘山公路,已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尽管如此,这条老路也没被废弃,当地充分利用乡俗文化、传统村落、山水资源等特色,为发展生态旅游和民宿经济而继续服务,空旷清幽的山水默然应允着人们到来。

慢行于国道331鸭绿江流域,你会惊奇地发现,鸭绿江两岸大都是山高陡立,沟岔众多,水系发达,林草茂盛,物产丰富,自然景观众多,民族特色鲜明。举目远望,群峰峥嵘,清澈的鸭绿江水裹挟着大片浓密的绿。一条条木排顺流而下,山在眼前,水在眼前,正可谓“水流湍急鸭绿江,木排漂流水中央,孔雀开屏左右摆,唯有木把南北忙。”

历史的脚步从来都是不畏艰险地向前迈进。时过境迁,自从打通了的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从此告别了长尾巴岗、五盘道、十八拐。让昔日的大山深处一夜之间便鲤鱼跳龙门,山沟沟变成了金窝窝。

沿江公路大多修在悬崖峭壁下,连续的隧道贯通,进而山不再高、路不再远。乡村的通衢大道,是家乡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共享小康社会的一道道风景,是党的富民好政策带给山里人的一个又一个福祉。我是这条山路由险及安、由艰至易的见证者。山路的巨大变化,演绎出祖国的繁荣昌盛,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向我们走来。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