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处暑当令,该如何顺应时节的变化,做好初秋季节的养生呢?对此,记者采访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肿瘤血液中心肺康复科主任张丽秀。
顺应天时,养阴润燥。秋季气候逐渐转凉,阳气收敛,阴气增长,正是“收阳养阴”的好时机。此时应注重保护体内的阳气,防止外界寒气侵袭,同时滋养阴液,预防秋燥。以“顺应天时,养阴润燥”为总原则,通过饮食调理、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抵抗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
早睡早起,秋乏不见。秋季昼短夜长,应早睡早起,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以助阳气收敛,阴精充足。午间可以适当小憩,养护心神。日夜温差变化大,凉热不定,熬夜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发生感冒。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适时添衣保暖,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时,防止寒气侵袭,保护体内阳气,但衣服要慢慢地增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要注意在通风过程中避免因过堂风而感寒。
运动健体,但需适度。很多人容易在秋天犯困,无精打采,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秋乏的现象,提高夜间睡眠质量,为新的一天积蓄能量。晨起运动时应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损伤阴液。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早晚温差较大时,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寒气入侵。
调养情志,修身养性。秋季易产生忧郁、悲伤的情绪,中医称之为“悲秋”。在心理调节上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积极参加文娱活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调节心理压力。同时思维不要过分活跃,应逐渐收敛,以顺应秋季的养收之道,保护人体的正气。
食饮有节,以润为主。秋季的饮食原则应以“减辛增酸以养肝气”为主。除此之外,秋季多燥,也应当多食一些养阴润燥之物,如枸杞雪梨汤,早饭也可以选择米粥,如百合莲子粥、山药粥等。
同时,入秋后,气候逐渐转凉,根据中医理论,秋季人体的生物钟也随之转入收敛、内敛的状态,消化系统也正处于新的适应阶段,肠胃功能较弱,饮食上也应当注意以清淡,多吃温性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和寒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