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文化

走进人参“水晶宫”

本报记者 裴雨虹

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人参展厅。 本报记者 裴雨虹 摄

日前,记者走进坐落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的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在那里发现了一座人参的“水晶宫”。这里记录、展示着人参采集、栽培、加工、应用的历史,陈列着不同形态、不同品种的人参标本。

步入人参展厅,最吸引人的就是几个1米多高、晶莹剔透的玻璃罐,每个罐子里都封存着一棵形态奇特的人参,博物馆根据外形为它们取了名字。园参第一年长出“三花”,第二年长出“巴掌”,第三年长出“二甲子”,第四年长出“灯台子”,第五年长出“四品叶”,第六年长出“五品叶”。而野山参的生长过程则相对缓慢,1—5年长出“三花”,5—10年长出“巴掌”,10—20年长出“二甲子”,20—30年长出“灯台子”,30—40年开花结果。在展厅中央的全息投影玻璃屏幕上,一棵小人参浓缩而立体地呈现了珍贵野山参的成长过程。

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藏有850余份人参标本,其中不少是野山参。“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上,具此方是野山参。”一首放山歌诀藏着放山人鉴别野山参的诀窍。在人参展厅的一整面墙壁上,刻画着长白山区人民近千年采挖山参过程中形成的放山文化。拉帮、进山、排棍、抬棒槌、打参包子、砍兆头……这是放山人必须遵守的规矩,也是为了人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采参行业的持续运营。

人参泡酒,可以滋补身体,而在博物馆里,泡酒则是为了更好地储存人参标本。“人参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同时含有较多的糖类、黏液质和挥发油等,浸泡在高度纯粮酿酒中,可以避免人参受潮、泛油、发霉、变色、虫蛀。”工作人员说。

人参是珍贵的,它不仅是入药制药的草本植物、补气养身的营养食材,在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人参还是当场就能制作出的护手霜的原料。每当博物馆开放日和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时,馆员们都会提前煮好淡黄色的人参液,准备好适量的乳化剂、保湿剂、植物油和香精,游客和学生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原材料,按照固定配比亲手制作出保湿滋润的人参护手霜。

近两年,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年均接待中小学研学团队2万余人。除了讲解放山文化、人参炮制过程、野山参鉴别方式、举办人参护手霜制作活动、邀请专家到馆开办相关讲座,博物馆还会把相关展览送到省内中小学校、街道社区,深入科普人参知识、推广人参文化。

当下,吉林的人参产业正在不断壮大,而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也正在努力让这座人参“水晶宫”更加闪亮。博物馆馆长张凌表示:“我们会用更生动、有趣、多元的方式,开发设计出更多通俗易懂的科普课程和实践活动,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职能。继续开展大学生‘讲好人参故事’短视频大赛、‘野山参鉴别’‘人参炮制’小课堂、专家人参讲堂等活动,宣传、推广吉林的人参和人参文化。”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