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评论

打造更多产业发展的“顶梁柱”

向秋


人才是实体经济保持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其中很多人已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力军”、产业发展的“顶梁柱”。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大方向,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相适应,力争培养更多拥有创新精神、知识底蕴、高端技术、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提升社会认可度。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有利于打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职普融通就是促进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培养成果互认、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双向赋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通过职普融通,培养的人才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创新品格、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而提高就业质量。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举措。实施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为产业转型发展增加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供给。这些举措有利于破除“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同时,拓宽人才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通道,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质,决定了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努力为技能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架设技能提升的完善体系,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给予其相应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风尚,让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追捧的明星,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国家应为技能人才搭台子、架梯子,技能人才也要志存高远、精进技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守“匠心”、习“匠术”、明“匠德”,把自己淬炼成产业发展的“顶梁柱”。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既是现实所需,也是国家长远发展之大计。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打造更多产业发展的“顶梁柱”,将为推动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