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三农

“丰”光无限好

李金欣 本报记者 闫虹瑾

鲜食玉米采收忙,增收致富有良方。眼下,梨树县全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鲜食玉米迎来丰收季。

天刚蒙蒙亮,130余人穿梭在翠绿的玉米地中,采摘、装袋、搬运、装车,田间地头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

“今年一共种了305垧地,一天能掰15万棒,预计能打120多万穗。”合作社负责人王继福说,目前行情好,能卖上个好价钱。

剥皮、清洗、塑封、蒸煮、杀菌、打包……在企业的加工车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工刚从地头收获的鲜食玉米。

“今年全国销售十分火爆,明年要扩种到600垧地。”王继福信心满满地说。

鲜食玉米采收正旺,大田玉米丰收在望。走进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亩大田玉米种植基地,玉米棒颗粒饱满、排列整齐,每一穗都散发出沉甸甸的丰收气息。

“今年合作社采用的全是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在品种上,选择的都是针对黑土地研发的玉米新品种,通过使用新研发的免耕播种一体机,出苗效果特别好。”合作社理事长王宇高兴地对记者感叹道,“10月初就要开始收割了,又是一个丰收年!”

传统垄作,需要翻地动土,而保护性耕作则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减少农田土壤的侵蚀。测产时,实实在在的增产成为了农户应用“梨树模式”的敲门砖。

“这两年合作社经营的3000多亩地,一年比一年产量高,今年预计每亩地能打到2300斤。”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亮亮高兴地说。

梨树县作为我省“保护黑土地”的试验场、出发地,科研人员在“梨树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耕作模式,迭代升级出条耕作业、宽窄行种植、深松旋耕等技术。

为了摸清黑土地“家底儿”,了解不同地块土壤变化情况,我省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所累计启动100多项课题,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208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1.09万个,基本实现耕地全覆盖。

“目前,全社会黑土地保护的意识基本形成,黑土地保护的机制基本建立,梨树县‘梨树模式’的推广逐年扩大,达到320多万亩,实现了适宜区域全覆盖。”梨树县农技推广站站长王贵满说。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