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秋意起,万物收。走进延边州汪清县金苍村,木耳种植基地里桩桩菌棒排列整整齐齐,菌棒上的黑木耳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如墨玉、通体透亮,长势格外喜人。农户们穿梭在菌棒之间,熟练地采摘、装桶、搬运。
“看这木耳,颜色正,个头匀,每一片都那么厚实,今年一定能卖得好。现在正是采摘高峰期,摘下的木耳,我们都及时进行分拣、晾干。”金苍村党支部书记倪希国介绍说。
从平整土地、放置菌包到采摘、晾晒,黑木耳产业不仅让种植户增收,还带动了村民就地就近务工,成为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的新选择。
据倪希国介绍,目前,全村共有98户农户种植木耳,整体种植规模1000万袋以上,年产木耳120余万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销售方式让木耳销路不愁。
作为汪清县域内木耳产量较大、质量较高的行政村之一,金苍村在扩大种植规模、丰富销售渠道上已初见成效。为让黑木耳从大山深处“飞”进千家万户,金苍村又打造了“盘岭”品牌,带动了当地木耳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金苍村在提升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仍在发力。今年,金苍村与吉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建立新型木耳菌种试验基地,引入5万袋新型木耳菌种,由村集体负责种植管理,吉林农业大学校验种植结果。此举为我省优良木耳菌种选育做出参考,还可为村集体增收约15万元。
“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为汪清发展黑木耳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稳定在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百万袋黑木耳规模基地的数量已达65个,原来“低、小、散”的产业格局被打破,形成了集群式、上下游互动的闭环产业链。
有了好产品还要有销路。近年来,汪清县用提高质量、建立标准、发展电商的思路,培育起一条木耳经济带。现在,全县建立约100个农村电商基地,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黑木耳交易物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如今的汪清,是我国著名的“木耳之乡”。多年耕耘换来殊荣不断: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国家级食用菌安全出口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等称号。
黑木耳强势“出圈”,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农民端上了“金饭碗”,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