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国内国际

长春市南关区:理论宣讲聚民心有实效

本报记者 王秋月

南关区在基层开展理论宣讲。

把“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常话”,让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宣”出特色,“讲”入人心。长春市南关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阵地,探索基层宣讲“一二三”工作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创新理论浸润百姓心田。

布局“一盘棋”

让基层宣讲队伍接地气、聚民智

南关区高度重视基层宣讲员队伍建设,坚持队伍建设一体推进。

宣讲队伍专业化。进一步整合机关领导干部、“百姓名嘴”、基层理论宣讲骨干等宣讲队伍和资源力量,先后组建了南关区委宣讲团、青年逐梦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好少年宣讲团”“五老宣讲团”、一线宣讲小分队等百余人的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队伍。在各街乡组建特色宣讲小分队40余支,共计300余人。

宣讲主体多元化。组建传统文化、四史教育、文化文艺等主题宣讲团队。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到草根理论达人,从机关领导干部到非公企业职员,从10多岁的红领巾宣讲员到80多岁的群众“学习之星”,实现宣讲成员覆盖各层面、多领域。

宣讲项目品牌化。坚持项目化牵引,通过公益微创投、南关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对接会,打造扶持“青年开讲啦”“声动南关”“好人故事会”等品牌宣讲项目。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先后开展“七讲七进”宣讲活动和“百站千场万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累计开展宣讲600余场次,辐射群众近20万人次。

畅通“两渠道”

让基层宣讲内容“带露珠”“冒热气”

南关区始终聚焦“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着力畅通“双循环”,将党的最新理论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

坚持“点单式供给”。依托中心、所、站,通过网格居民微信群、公告栏、走访排查等方式向居民征集宣讲选题和方向,整理汇集宣讲清单,用群众“点单”的方式确定宣讲主题和内容后,安排“对口”宣讲志愿者通过唠家常、“点对点”“一对多”的方式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把“固定讲台”转换为“流动课堂”,让理论宣讲“活起来”。同时,开通群众点单、党组织接单、党员领单的“为民办事服务通道”,快速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云端上配送”。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南关发布”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打造“理响南关”“声动南关”“王力讲故事”等线上宣讲品牌项目,通过多种线上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多样化呈现、多平台推广、多渠道传播,实现从“面对面”走向“屏对屏”。目前,南关区已推出“云宣讲”142期。

坚持“全链条服务”。探索“文化文艺+基层宣讲”模式,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载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梨园大戏台、艺术大展台4大板块60余项文化文艺活动,通过歌舞、戏剧、诗朗诵等展演式宣讲和读书分享、书画大赛、摄影大赛等趣味宣讲形式,服务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已开展文化文艺宣讲活动千余场次,辐射群众10万余人。

用好“三阵地”

让基层宣讲阵地建设小而精、大而美

抓好实践中心拓展升级。在中心打造党史故事馆,展示党的创新理论和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组织群众参观学习,开展“大V看南关”宣传活动和“红烛直播间”宣讲活动讲述党史故事、传播党的理论。在中心开展文明实践“十大为民”行动,活化理论宣讲聚民行动,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团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宣讲活动,以及“放歌新时代 奋斗在南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基层宣讲活动,实现基层宣讲在辖区1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文明单位全覆盖。

抓好实践所建设。各实践所结合实际,通过“拂晓吉林党史陈列室”“百年瞬间”照片墙、“云端红色展馆”等载体,推出红色党建、文化自信、党史故事系列课程。结合巡回讲座《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推出东北抗联系列宣讲作品《杨靖宇将军》《冰趟子战斗》。录制精品视频课程共1023集。

抓好实践站服务承接。开展“一街一特色 一站一品牌”创建活动,建设特色化文明实践站,打造品牌化宣讲项目,实现文明实践站宣讲项目全覆盖。通过在实践站开展“VR”沉浸式宣讲、“文艺式宣讲”“露天红色老电影回忆式宣讲”以及传统宣讲方式,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最大限度发挥实践站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同时,整合辖区资源,将长春文庙博物馆、长春市方志馆、长春市南大营旧址陈列馆等纳入基层宣讲重要阵地,延伸宣讲触角。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