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着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能够突破传统的时空约束,有效畅通区域间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数字经济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正在凭借其独有特征从多方面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幅压缩时空距离,使得信息等要素在地区之间实现高效流通,从而增强区域经济联系的广度与深度,赋予不同地区产业升级和跨阶段发展的新动能。如数字经济催生出了“东数西算”等新型区域合作形式,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形成平衡算力供求、优势互补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具有较强渗透力,能够推动生产和消费方式发生变革,有效推进各地区发展中新旧动能的转换,不断引导各地区结合地区优势转化动能,优化产业结构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改变固有区域空间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增长。此外,数字技术凭借其强大承载力加速推动线上教育和远程医疗等线上服务兴起,能够提升相对落后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弥补落后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提供更公平、更广泛的机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协调。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激发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数字化时代,各区域要基于区域资源禀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转型,在激发经济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过程中发展数字经济,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要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广泛结合,使产业逐步向数字化转型,通过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以数字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高、环境更友好方向演进,从而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协同与促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数字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和创新动能。为此,要大力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特别是加快5G网络、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的布局和建设,提高网络连接速度和覆盖范围,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推动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不断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此外要协同推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促进数实深度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挥作用的根本基础,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积极鼓励企业采用数字技术改进生产和服务流程。比如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或资金支持,激励企业投资数字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传统实体企业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全力支持行业或区域性的数字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助力中小企业投身数字经济,更好更快地拓展市场,降低交易成本。要制定和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利用,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