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散步,从小就爱,爱了十几年,所以我一直很遗憾,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没有比赛散步的?那样的话,我保准能拿第一名。
散步嘛,并不一定要在多么美丽的景区里面走,散步的关键在于散心,而散心的目的是使人安逸。这样一番考察后,家门口的尚邻公园便是我的散步首选。
尚邻公园地处长春市宽城区北凯旋路与桐雨街交会处的西北侧,于2020年建成,是一个沿着宋家明沟建成的带状公园。你若了解带状公园,便应该知晓,几乎所有的带状公园,都要承担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所以每到夏季,无论你从哪一个路口走进来,先映入眼帘的总会是一片密密匝匝的青翠:高耸的杨树、低垂的柳树、挺拔的松树、泅泳的芦荻、蓬松的葎草、摇曳的紫苜蓿,以及小麦的先祖——狗尾草等等,花木欣荣,树杂云合。
紫苜蓿是个好东西,它有好多种名字,江南人叫它“草头”,欧洲人叫它“三叶草”或者“幸运草”,也有些地方称它为“金花菜”。称它为菜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野菜,据说这种野菜在江浙沪一带很受欢迎,当地人还会拿它来包饺子。同时它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牧草,牲畜与家禽皆喜食,是养殖业首选的青饲料,故而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牧草之王。
来公园里的人,散步者居多。有如我一般孑然一身、踽踽独行的。这类人在来公园之前就装了满腹的心事,他们习惯戴一副耳机,把别人和风景屏蔽在心窗之外,任凭东风阵阵,河水隆隆,犹自充耳不闻。他们要在路上把一些纠结的事情想通,或想通过漫步的方式把心中的郁结像解毒一样慢慢化开。这类人往往拒绝陪同,他们来公园散步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独处。
也有一类散步者喜欢成双结对,相伴而行。他们可能是一对刚确立恋爱关系的小情侣,也可能是一对年近半百的老夫妻。他们需要一个宽敞舒雅的环境,一条平整笔直的主干道。主干道无须太长,但也不能太短,要确保走得尽兴的同时也要聊得尽兴,以满足双方工作时不能相见的苦闷。小情侣如此,老夫妻亦然。只是聊的内容有所不同。小情侣之间多是你侬我侬、难舍难分的情话。老夫妻则更多的是谈谈人生,聊聊子女,大儿子的工作如何,小女儿的学业如何,等退休以后,他们要去爬哪座山,要去游哪片海,要去吃哪里的美食过过嘴瘾等等。前者聊的是一本书的开头,后者聊的则是一本书的末尾。
公园里的鸟儿有时也会散步,只是它们没什么耐心烦儿,走一段,望一段,便扑扇起翅膀飞走了,好像在跳一种神秘的民族舞。
当然,也不是谁来公园的目的都是为了散步。公园里有河,有河的地方就会有钓鱼的人,钓鱼才是他们来公园的唯一目的,甚至有的钓鱼人在这里钓了好几年的鱼,却只知有河而不知公园里还有其他的景观;公园里的主干道也不全是为了喜好散步的人而修的,喜好跑步的人也可以在上面肆意地奔跑,尽情地挥洒汗水。我曾在一个又一个天刚放亮的清晨,看见一个穿着运动服的男人,在这条主干道上来回地奔跑。这条主干道至少有两公里长,每次他都要在这条道上跑完至少四个来回才肯罢休。他那满头的黑发,修长的四肢,快而不乱的步频,充满活力的精气神,以及那张几乎没有什么沟壑的脸孔,使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晨跑爱好者。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与他聊起来才知道,这竟是一位古稀老人!难怪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了钓鱼的和跑步的,公园的小广场上还聚集着一群歌舞爱好者,多是些扭大秧歌、唱二人转的。虽非专业,但唱跳起来比之那些专业人士不遑多让。有一位马姓老人二胡拉得非常不错,我有幸听过他老人家演奏的一首经典曲目《赛马》,甚是磅礴,仿佛置身于赛场之中。
我很感激家门口能有这样一片公园来供我散步。说不定我到了五六十岁时,也成了那座小广场里的一员。要是那样的话,我是不是现在就应该去学一门乐器为以后打基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