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开中国行政区划图,你会惊喜地发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像一柄三镶式如意,美轮美奂!首部是佳木斯市区和汤原县、桦南县、桦川县,身部是富锦市、同江市,尾部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抚远市。这块吉祥如意的风水宝地处于中国的最东北部,是东北的东北。
比起中国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她的土地面积不大,仅有3.246万平方千米。她没有荒山野岭,遍地是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和黑土地,就像歌里唱的,满山遍野是大豆、高粱。她有200多万人常年生活在这片大平原上。
她有一张写着四个头衔的名片,一曰华夏东极;二曰赫哲故里;三曰黑土粮仓;四曰美丽三江。一般城市有一个足以名扬四海,她有四个。
她是中国最早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之美誉。人们说,这里四季分明,沃野千里,湿地广袤,江河纵横。有悠久的文化传承,她是东北大平原里的大平原,东北粮仓中的大粮仓,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常年保持在250亿斤左右,商品率达到90%以上,是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市。蓝天、碧水、黑土、良种养育的佳木斯水稻、大豆、高粱、玉米,闻名神州;她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是国际公认的土地最肥沃的黑土地,真正的黑土平原;她是赫哲族的故里和主要聚居地,古老的赫哲族世世代代生活在三江流域,以渔猎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北部亚洲渔猎文化的活化石”。
今天的佳木斯年轻人喜欢用,“北方有佳木,鸾鸟栖于斯”表述佳木斯的由来。佳木斯,是满语“甲母克寺噶珊”的音译。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清康熙五十九年,佳木斯市被写作“甲母克寺噶珊”,意为东北大平原通往黑龙江口的古驿道上的“驿丞村”。
其实,佳木斯在清晚期“柳条边”政策松弛后,就陆续有大批的中原人因逃荒避难,拥入三江平原。人们来到这里,发现“棒打狍子瓢舀鱼,插个眼筷子也发芽”,简直是风水宝地,速捎信,让老家人都来这里安居乐业。抗美援朝后农垦兵团来这里进行开发建设。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国各地的城市青年走进佳木斯,在广阔天地里开荒种地。所以说,佳木斯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她开放而又包容,接纳而不排斥。
许多人知道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但不知道北大荒一部分就在佳木斯;许多人知道东北抗日联军,但不知道抗日联军的发祥地和主战场之一就在佳木斯;许多人知道“八女投江的故事”,但不知道抗日女英雄冷云就生于斯、长于斯、战斗在佳木斯;许多人会唱《乌苏里船歌》《咱们工人有力量》,但不知道它们的诞生地就在佳木斯;许多人喜欢吃大马哈鱼、鱼子酱、星火大米、苏子油、鲟鳇鱼,但不知道佳木斯是中国东北大米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中国鲟鳇鱼之乡;许多人知道黑瞎子岛、达勒花海、桦南森林蒸汽小火车、杏林湖公园、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但不知道它们都在佳木斯!许许多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奇珍异宝,都在这里……
每天早晨,佳木斯为祖国迎来第一缕曙光,迎来吉祥如意,迎来光芒万丈!张开我们的双臂,和这座古老而又年轻,吉祥如意的城市,一起沐浴在万丈霞光里,道一声:北大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