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版:理论

夯实体制机制根基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王 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新征程,要在深刻把握其内涵意蕴的基础上,找准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合理规划布局,完善机制体制,不断破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夯实城乡融合发展根基,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共同繁荣,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行稳致远。

创新城乡双轮驱动机制,探索产业多效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新时代城镇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应不断创新城乡双轮驱动发展机制,持续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度。同时,要建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将城市繁荣发展与乡村振兴相融合,一体式推进,整合城乡资源,促进各要素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城乡“双轮”驱动。要积极探索产业多效融合机制,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入,促进产业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在产业融合机制优化过程中,应着力发展新型经济,激发城乡产业经济活力。比如以农产品加工、“网红”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为依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有效盘活城乡资源,促进城乡经济协同发展。

促进资源平等配置,优化城乡服务保障。进一步推进城乡资源平等合理均衡配置,是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但仍有待提质。要从资源平等配置机制建设着眼,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城乡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结合城乡实际,探索建立基础设施一体化机制,推进交通网、物流网、信息网等建设展开,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探索优化义务教育均衡配置机制,以构建“城带乡、强带弱”办学模式,形成“集团式、一体化”发展架构为路径,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探索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机制,依托医联体建设,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落实,建设“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

完善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建设,打造宜业宜居环境。城乡融合发展中,人才是保障,也是有力的支持。助力城乡实现融合发展,应结合城乡人口分布情况,简化人员流动机制,为流动人口提供畅通的权益保障。借助网络便利,高效整合城乡户籍人员,加强城乡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便捷的城乡户口迁移服务,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理念,是促进城乡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应充分考虑城乡居民多元的发展需求,不断改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从多角度为城乡发展提供支持,源源不断吸引优秀人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依托。

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和谐文明社会环境。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应在社会治理层面下功夫,实现城乡空间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的一体化。要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成为城乡治理一体化推进的依托、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发城乡居民可以共同参与的网络平台,为城乡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支持和保障,促进各项决策的公平合理。要全力支持当地品牌建设,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注重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推动城乡文明建设的展开。对城乡居民而言,良好文明的社会环境可以提升幸福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要注重发挥文化的引领与熏陶作用,以文化为支撑,以文化为动力,依托特有的地域文化,共同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发展环境,切切实实使城乡居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