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也是文明绵延繁盛的不竭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大任务。改革是实现创新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向改革要动力,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创新生态,为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贡献力量。
强化制度建设与机制完善,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坚强保证。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机制是提高效率、促进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保障制度效能的重要手段。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为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要着力制定具有前瞻性、包容性和灵活性的文化创新支持政策,加大文化创新创造投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给予资金扶持等方式,降低文化创新创造的风险和成本,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创新机制,完善包括项目申报、评审、资助、管理、推广等各环节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质量、效益。如,通过强化文化创新产业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等方面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更好促进文化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此外,要注重制度建设、机制完善、政策制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强化政、企、社会各方参与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持续助力文化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为文化创新创造插上腾飞翅膀。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内容形式、载体渠道、业态模式等创新,将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未来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的融入,以技术加持为文化创新插上腾飞翅膀。一是不断扩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效率。如,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修复、出版、传播,使其以新的形式呈现,帮助人民群众更直观了解文化资源的历史和内涵。二是深度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文化创新打造广阔平台,助推创新产品更好走向世界,实现文化的跨国交流和传播。三是以人工智能更好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智能分析和创意转化,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无限空间,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丰富内容资源、海量需求和应用场景,使3D打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必须用好用足文化资源对科技创新的助力作用,持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迸发。
促进文化消费与市场优化,为文化创新创造注入无穷动力。文化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内在动力。要适应文化消费新趋势,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提供更多选择。应通过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政策,如发放文化消费券、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文化消费示范区等,持续引导和刺激文化消费。市场优化也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通过打造高水平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加强文化产品版权保护、提高文化产品收益分配比例等,有效激发文化创新主体参与主动性。此外还应注重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持续引导创新主体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附加值的产品服务,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文化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优化教育普及与人才培养,为文化创新创造奠定人才根基。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培养文化创新人才的基础。持续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需要将文化创新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必须在文化创新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未来应持续增加文化创新教育内容,如创意写作、艺术设计、音乐创作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其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意的文化作品。二是注重实践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创新过程,感受文化创新魅力,从而激发其创新创造创作热情。同时,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文化教育服务,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文化创新潜力和特长。三是注重对学生文化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的评价,着力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既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又科学评价其文化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深厚文化素养的高水平人才。